没内味儿了!好的影视剧翻译名到底有多重要?

今日话题

审美观念的差异,对于跨文化翻译有着天然的制约。优秀的翻译,就是在极力挣脱审美差异的制约,尽量把原著中的精髓传递给外国人。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好的影视剧翻译名为什么那么重要。

(《冰糖炖雪梨》剧照。ic photo / 图)

前些天,青春校园电视剧《冰糖炖雪梨》在国内火热播出,讲述的是“速滑少女”棠雪在大学校园里重逢“冰球男神”黎语冰,两人在追逐冰上梦想的过程中,收获真挚爱情的故事。与此同时,本剧的海外播出也已经敲定。国外上映嘛,语言和文化认知差异是最大障碍。

因此,取一个响亮的、并且能被异国人一下子就能看得懂的名字,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是这名称翻译真是千奇百怪。原名为《冰糖炖雪梨》,俄罗斯译名是《冰神与少女,天降竹马届的王者》,看起来虽然简单粗暴,倒也符合主题。而西班牙的《霸道秘书和他的贴身小总裁》,听起来像是一部YY的爽文,档次似乎不够高。至于日本的《冰上的爱:我欺负的弟弟变帅哥狂追我》,大标题还让人觉得唯美而清新,可小标题立刻就让人感到甜的发腻了。腻不可怕,但臭就让人匪夷所思了,泰国译名为《闻屁识女人》,本人完全get不到泰国人的清奇的脑回路。

东亚文化圈的意会

不过翻译名称本来就是为外国人准备的,符合国外的文化认知体系,如同火车在不同轨距的轨道上换轨。名字好了会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反之整部剧可能都会扑街。所以,影视剧不管是国内输出,还是国外的引进,剧名的翻译是一个大学问。

这一点,和咱们一衣带水的霓虹国,或许是同属东亚文化圈,认知体系上相近,剧名的翻译都做到了不失真。

比如《锦绣未央》翻译为《公主未央》,《那年花开月正圆》翻译为《如花般,向月亮绽放》,《择天记》更进一步延伸翻译为《择天记:宿命之美少年》。

日本人似乎吃透了国产古装剧历史外衣,恋爱内核的实质,于是在剧名的翻译上除了尽可能的照顾原著之外,还做了一定程度的延伸翻译。这样既保留了原貌,也能够让日本观众迅速看懂剧目的主旨是什么。

除此之外,另一类宫斗性质的历史剧,日本同样在翻译上进一步的做了诠释。《芈月传》翻译为《芈月:照亮王朝的月亮》,《延禧攻略》译为《璎珞:紫禁城燃烧的逆袭王妃》,《琅玡榜》更是翻译为《琅琊榜:麒麟才子起风云》。是不是觉得这样的翻译剧名,既保留了原汁原味,又进一步赋予其历史的厚重感了?

古装剧的翻译把握了恋爱和历史的两个发展脉络,而现代的灰姑娘系列影视剧,日本人在翻译的时候摒弃了各种花哨的名字,统统归纳为“辛德瑞拉”系列。

《漂亮的李慧珍》翻译为《逆转的辛德瑞拉》,《杉杉来了》翻译为《中午12点的辛德瑞拉》,《微微一笑很倾城》还是翻译为《辛德瑞拉在线中》。

看上去没什么新意,但这一类的影视剧内核主旨都不尽相同,使用相同系列的翻译名称,观众反倒能够尽快入戏。

再者,影视剧除了有不同的类目,受众群事实上也相对固定,因此名称的翻译上也会形成一定的套路,粉丝拥趸们就好这口。

于是,XX的女人系列电视剧在韩国落地生根。《甄嬛传》译为《雍正的女人》,《延禧攻略》虽然是直译,但小标题还是《乾隆的女人》,《秦时丽人明月心》依旧为《秦始皇的女人》。

韩国人的翻译虽然简单粗暴,但直指灵魂一阵见血

,不愧是东亚文化圈里的好学生。

(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剧照。IC photo/ 图)

中西方名称里的直接

相比之下,国产影视剧输出到西方国家,名称的翻译就不尽人意且得费一番周折了。同样是《微微一笑很倾城》,英文的翻译名称居然是《Love O2O》,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爱开淘宝店呢。

由于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性,很多中文名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像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若是硬译,肯定不尽人意,还不如根据主旨,直接翻译为《The Story Of MingLan》。虽然失去了意境,但能准确传递出故事的内核就行。

也有意会比较精准的。网络剧《春风十里不如你》,英文名称就化用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Shall I compare you to a spring day”。这样的翻译既点明了主旨,又尽可能做到不偏离原名。

也有按照剧名直译的,《西游记》译为《 Journey to the West》,《聊斋》译为《Dark Tales》。《卧虎藏龙》译名为《Croughing Tiger,Hidden Gragon》按剧集主题意译的,《天地男儿》译为《Cold Blood Warm Heart》,《澳门街》译为《Return of Cuckoo》。

然而好名称毕竟可遇而不可强求,多数时候在有认知分歧的情况下,翻译如果不能保证精良,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保住准确符合主旨就行了。设若连准确性都没有达标的话,那这部剧播不播也就没意思了。

(《西游记》影视剧照/图)

两岸三地间的差异

即便是引进国外的影视剧,两岸三地在名称的翻译上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比如2018年的阿拉伯语电影《何以为家》,大陆的翻译名称是《何以为家》或《迦百农》,前者的译名既有意境又契合主旨。相比之下,台湾《我想有个家》的译名就显得单薄许多,不过好歹也符合剧情主旨,不至于显得太差。然而香港《星仔打官司》的译名,听起来悲剧直接成喜剧,变得无厘头且不伦不类了。

有粤语地区的网友给出了解释:不懂的人看起来这个译名的确是蛮好笑的。很久以前有部动画片,是改编自法国作家小说《苦儿流浪记》,讲一个孩子的流浪之路,它的香港译名就是《星仔走天涯》,而它同名的粤语歌曲也是非常的经典朗朗上口,在粤语地区是非常深入民心了。因此这部剧在香港地区翻译的时候,还是借助了粤语文化圈的传统模式。

正是因为粤语有别于普通话,香港在翻译的时候更侧重于本地人,所以用普通话读起来味道就彻底变了。

但香港的影视剧名翻译也不是完全不上档次,比如《悲惨世界》,港译名称为《孤星泪》,是不是既文艺又契合主旨。可《007:大破天目杀机》港译名为《新铁金刚智破天凶城》,又立马滚回成三级片既视感了。

而台湾地区的翻译名称同样好坏掺半。全球著名的《Mission Impossible》系列,台湾直接翻译为《不可完成的任务》,而咱们这边都知道这是《碟中谍》。一语双关又充满想象,后者的译名不知道要比直译高出多少档次。

关注“南周知道”并后台回复关键词“影视剧”

即可获得多关于“各地剧名翻译”的内容

想跟踪热点、查阅更多好文,只需关注“南周知道”

每天一篇,绝对原创,要严肃有知识,要八卦有内幕,让知道成为一种享受,也「知道」从另类角度看世界。犀利有态度的文章,放松你的心情。

你不会想错过这些文章

01

“我们司空见惯的事情,也许在他处不尽然。”

在英语知名问答论坛quora上,一则关于“难道在中国上班族是可以午睡的吗?”的提问得到了3千多次的浏览。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午睡似乎是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但对国外吃瓜群众来说,这件事还有点不可思议了。

↓点击阅读↓

《为什么只有中国人爱午睡?》

02

野味流行首先带来了健康风险。寄生虫、人畜共患病在“美味”中埋伏,野味常见的四大杀手——狂犬病、鼠疫、结核病和炭疽,个个致命。你以为古人饮食远离野味是为了什么?他们知道这是以命相搏。

↓点击阅读↓

《“致命野味”,为何还在中国人的餐桌?》

03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各国加强出行禁令,大众不得不呆在家里。于是,末日生存手册里的物资囤积变为了现实。连英国首相都被人们拍到,囤积了一车的卫生纸。此前也有媒体报道,澳大利亚民众疯抢卫生纸,俩男子甚至拔刀相向。

就像中国人抢双黄连、抢板蓝根一样,或许人们能够理解这背后的心理因素。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为何偏偏是卫生纸呢?

↓点击阅读↓

《为什么外国人爱抢卫生纸?》

04

“新天地”的教义是把疾病看作“灵修”的试炼,科学防疫、积极治疗不在考虑之列。

他们要求信徒即便生病也要坚持参加礼拜,超级传播者“31号”病人就是带病参加了两次礼拜,并有其他大范围接触,而且两次拒绝转院,对隔离治疗不配合。

↓点击阅读↓

《韩国邪教到底有多树大根深?》

05

在女性的内衣进化史上,胸罩是19世纪才诞生的产物。

在中世纪到19世纪初,欧美是以女性被全身裹紧的紧身衣为美的时代,在长达300多年的历史里,女性要穿上以坚硬的鲸髦、钢丝、藤条为材质的紧身束身衣,塑造出病态的曲线美,以迎合男性眼中的完美女性形象,而这样的着装实际上让女性几乎连呼吸都困难。

《女性不穿bra不行吗?》

在这个复制粘贴的时代

原创是我们的坚持

大部分故事都在卖鸡汤

而我们只挑选那些值得知道的

还有不定期的赠书和活动福利

欢迎所有对世界仍然心怀好奇的朋友



声明:

我们会不定期推荐一些有趣的公众号给大家。

并非收费广告,可根据个人喜好关注,感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