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鏈和瑜伽體式的關係!

這套理論首先是有著名手法治療師Ida Rolf 提出,然後由她的學生Thomas Myers通過解剖手段來證實,而又有很多的Rolf學派的學生們在實踐中驗證的一套治療方法。

肌筋膜鏈

肌筋膜鏈就是力線,是肌肉、韌帶及其相關軟組織按照特定的層次和方向,以筋膜直接相連,或以力學形式間接相連,對維持身體姿態和產生運動起著重要作用的連續體。

通過筋膜鏈我們能夠多一個視角去分析人體的疼痛和身體的不良症狀,對人體的姿態、情緒、步態、呼吸以及慢性疼痛都有重大意義。

6條筋膜鏈和瑜伽的關聯

前錶鏈

與後錶鏈保持平衡,提供張力性支撐,維持身體站立以及各種姿態。

後彎—輪式

充分伸展身體前側的肌肉,與之對應前錶鏈。

後側鏈

讓身體維持站立,是身體的力量之源。

前屈—站立前屈伸展式

充分伸展身體後側肌肉,與之對應後錶鏈。

體側鏈

調節身體左右側失衡的主要方式,還能對其他鏈條之間的力量進行協調。

側彎—側角伸展式

充分伸展體側的肌肉,與之相對應體側鏈。

螺旋鏈

維持身體的旋轉功能產生對側張力,幫助維持在各個平面上的平衡,節省能量的運動表現(步態)。

扭轉—三角扭轉式

充分伸展身體內側肌肉,與之相對應螺旋鏈。

功能鏈

它像是螺旋鏈的一個延伸,一般功能鏈出現紊亂的時候,調整好螺旋鏈,其紊亂也自然消失了。

扭轉—側角扭轉式

充分伸展前側後側肌肉,與之相對應功能鏈。

前深鏈

維持身體中心的穩定,比如足弓。在呼吸時維持胸廓的穩定,支撐頸椎,從前側支撐腰椎。

平衡—船式

充分鍛鍊核心力量,與之相對應前深鏈。

當我們理解了筋膜鏈的理論之後,我們就能分析出在某個動作中占主導地位的筋膜鏈是哪些,那麼在設計瑜伽對其相關訓練動作和方法的時候我們就會更加具有針對性和整體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