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花尹彥益:用真誠感化未成年慣偷,用耐心協助群眾在地震後脫困

2005年7月,尹彥益西南科技大學法學本科畢業後,參加了德陽公安機關公招考試,被錄取後分配在旌陽區太行山路派出所(現城北派出所)做內勤,分管轄區內戶籍管理、派出所檔案、日常會務等工作。按照尹彥益的理解,內勤民警什麼都得幹,相當於派出所的辦公室主任。

德陽市區彩虹橋

十多年前,太行山路派出所轄區很小,秩序比較混亂,打架鬥毆的較多,小偷小摸的侵財案件更是時有發生。派出所只有幾個民警,隔兩三天就得24小時值班。那時候,尹彥益還不會開車,出警全部騎自行車,半夜三更也是如此。只要群眾報警,派出所民警就得前去處理。

女警

那時候,城北皇冠燈處有個治安崗亭,上級要求夜晚也得有民警值守崗亭。輪到尹彥益值班,她也得硬著頭皮上。其實在警察隊伍裡,面對任務是沒有男女區分的,男警能做的事情,女警也得儘量去做。當城市從喧譁中逐漸沉寂下來,尹彥益還得睜大眼睛,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以應對不知什麼時候才會出現的突發事件。

一個大姑娘,深更半夜坐在寂靜的崗亭內值班。想想這個畫面都很滲人。但是尹彥益毫不畏懼,她覺得這身藏藍色的警服給了她力量。群眾遇到危險還得找自己處理,自己怎麼能害怕呢?

治安崗亭

太行山路派出所附近有座菜市場,每天人來人往,人流量特別大。一些女性可能曾有這樣的經歷:騎著自行車上菜市場,將手提包放在自行車前筐裡,當自己彎下腰在菜攤上挑菜或者正在與菜販交談時,眨眼之間,自己的包就不翼而飛了。或者你的單肩包就挎在肩膀上,趁你不注意,小偷也會用刀片將你的包包劃爛,盜走你的財物。

一些老年女性喜歡戴著金項鍊或金耳環出門,在菜市場這樣的地方,一些小偷敢明目張膽地一把扯掉你的金首飾,然後駕駛摩托車逃之夭夭。老百姓對這些小偷深惡痛絕,因此當抓住小偷時,大家就會拳打腳踢,把小偷打得奄奄一息,然後再送往派出所處理。

菜市場的女人

尹彥益剛上班時,就認識了這樣一位專門在菜市場撈偏財的小偷。這個小偷只有十多歲,正是上初中的年齡,當同齡人都在校園裡學習知識時,他卻賊眉鼠眼地在人口密集處轉悠,尋找獵物下手。這個小偷,姑且叫他小剛吧。小剛是個瘦弱的男孩,個子不高,長期在太行山路派出所附近的菜市場偷東西,被群眾抓住三次,每次都打得死去活來。

110報警服務中心

那天尹彥益正在辦公室忙活著,報警電話來了,說菜市場群眾正在痛打一個小偷。如果警察再不出面,可能會出人命案。尹彥益聽完電話,給領導簡單彙報一下,當即就衝了出去。正是六月時節,小剛趴在一處賣豬肉的檔口地上,用雙手死死地護住頭部,圍觀的群眾不斷地用腳踢著。

豬肉攤

一箇中年女性手持一雙涼鞋,用鞋底使勁地在小剛的屁股上、背上拍著,嘴裡還憤怒地吼著:“狗日的賊娃子,有娘生沒娘教的東西,你敢偷我包包,老孃今天跟你莫完!”尹彥益當即吼道:“住手!我是警察,打死小偷誰負責,還有沒有法律意識?”小偷偷東西固然不對,但顯然罪不至死,這一點大家還是清楚的。於是,群眾很快住手,看警察怎麼辦。

德陽石刻藝術牆

尹彥益將小剛扶起來,一看小偷滿臉是血,一隻鞋已經不知去向,左腳大腳趾甲向外翻著,顯然傷得不輕。尹彥益說道:“同志們,大家抓小偷沒有問題,這是見義勇為。但是把小偷往死裡打,這就是你們的問題了。如果小偷死了,你們也得坐班房,曉得不?”群眾連連點頭。

德陽警察

把小剛帶往派出所,尹彥益把他狠狠訓了一頓:“年紀輕輕的不學好,你的同齡人都在讀書,你卻在街上摸包包。難道說你要摸一輩子包包?”小剛已經是第三次被群眾抓住扭送派出所了,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看來他也是破罐子破摔了。尹彥益看他那不服氣的樣子,知道這孩子口服心不服。於是將小剛帶到附近診所清洗了傷口,用紗布包紮好,又給小剛買了一雙涼鞋穿上。

包紮傷口

做完這一切,已經接近中午十二點了,周圍的小餐館已經開始上生意。小剛早飯都沒吃,聞著回鍋肉的香味,餓得清口水直冒。看著小剛可憐巴巴的樣子,尹彥益又給他買了一份盒飯。小剛狼吞虎嚥地吃完後,對尹彥益說:“姐姐,我錯了。我跟你回派出所寫檢討!”

小孩子

這份檢討小剛足足寫了幾個小時才寫完。他讀書少,寫字純屬鬼畫桃符。有些字根本寫不了,還跑過來請教尹彥益應該怎麼寫。這份檢討有幾百字,尹彥益看著看著眼睛就溼潤了,因為小剛在最後寫道:“以後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像姐姐一樣當個警察,抓壞人。”那一刻,尹彥益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在基層派出所的工作也是有價值的。

德陽,城區風光

雖然我們不能幹出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來,但是對於小剛這樣已經走上歧途的男孩來說,如果拉他一把能夠改變他的人生軌跡,那麼也是功德無量的。小剛後來怎麼樣,尹彥益說自己並不清楚,但小剛卻再也沒有在太行山路派出所出現過。

現在想來,尹彥益也有些許遺憾,如果當時自己有門路,能夠讓小剛掌握一門賴以餬口的技術,應該是對他最好的幫助。如今,小剛也快三十歲了,希望他能過得好吧!

女警

在基層派出所工作了兩年,尹彥益調到了市局110指揮中心,擔任110接處警工作值班長。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突如其來,整個110指揮中心都搬到了如今市公安局停車場搭建的地震棚內。公安幹警在第一時間就進入災區搶險救災,從一線傳回的救災畫面充斥著缺胳膊斷腿甚至血肉模糊的畫面,這讓尹彥益感到非常心痛。她更加意識到了110接處警工作的重要性,因為尹彥益覺得在這樣的非常時刻,還有很多災民在等待救援,而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就是110。

尹彥益(右一)在指揮中心工作

如今,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11年了,也許我們還記得有個全國公安系統抗震救災英雄叫趙剛,是綿竹市的一名警察。“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時,他和同事姜明全正在清平鄉小木嶺一家磷礦例行檢查爆破器材管理情況。地動山搖過後,小木嶺和外界斷絕聯繫,身著警服的他們成為周邊群眾的主心骨。

2010年,綿竹市清平鄉綿遠河河道

兩天內,他們身邊聚集了500多名受災群眾。地震後山體破碎,伴著餘震襲來,不時有新的山體滑坡發生,生存空間一點點縮小,“而且地震山區肯定斷路,救援部隊不能馬上趕來。”趙剛和姜明全商量,原地不可久呆,要想辦法轉移。於是,趙剛在前面領頭,姜全明壓後,兩名民警帶著500多人在大山裡蜿蜒前進。

2008年5月14日,綿竹漢旺鎮東汽廠區,一男子在祭奠去世家人

這支500多人的隊伍,有老有幼,上山下水、泅渡攀巖,行進速度非常緩慢。行進中,路遇的一些受災群眾加入他們的隊伍,最多時人數達800多人。幾天後,更大的挑戰出現:大家隨身攜帶的食品吃光了。趙剛便組織大家靠野菜度日,最艱難的時候他和姜明全靠樹皮充飢。

5月18日,搜尋受災群眾的直升機發現了他們,被困人員終於得到第一批空投的食物和水。5月19日,飛機成功降落在小木嶺,趙剛和姜明全立即安排老人和受傷群眾先轉移。5月20日,待全部被困群眾安全轉移後,趙剛和姜明全才撤離小木嶺。

汶川大地震後,直升機救援

8天8夜,趙剛和姜明全領著500多名鄉親艱難地、緩慢地向外轉移。他始終記著在地震後最慌亂的時刻對大家作的承諾:“我是警察,跟我走!”趙剛的確是英雄,值得我們頌揚。但是這件事的幕後曲折,大家就不甚清楚了。譬如,成都軍區的直升飛機是如何搜尋到他們的,為什麼會搜尋他們?其實,這件事還跟尹彥益有關。

當時,趙剛手上有一部衛星電話,當他們身邊聚集了五百多人時,他就第一時間撥打了德陽110求助,彙報了身邊有多少口人,沒有食物等情況,並說他們現在只敢朝山上走。按照當時的技術條件,衛星電話無法定位,警方也無法救援。人命關天,尹彥益趕緊向市局馬局長彙報,並建議由成都軍區出面,派出直升飛機營救。

直升機救援

但是,德陽公安跟成都軍區之間並沒有工作聯繫,而且部隊派直升機救災有嚴格的審批程序。尹彥益就通過撥打114,查找到成都軍區的電話,彙報了相關情況。當時對方接線員也愣住了,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接到地方公安有這樣的需求,也不知道工作流程應該怎麼走。

在沒有先例的情況下,只能由德陽公安逐級彙報到公安部,再由公安部協調成都軍區派出直升機。如果按照這樣程序機械運行的話,耗費時日甚多,這對於還在清平大山中苦苦等待救援的趙剛及相關群眾來說,無異於將他們推上絕路。

綿竹清平,直升機救援

事實上,趙剛一直在通過衛星電話與德陽110聯繫,向他們通報現在已經走到哪裡,面臨哪些困難,急切等待救助等。作為110的值班長,尹彥益聽到這些訊息內心很不是滋味,自己一定要為他們做點什麼。相比於趙剛他們面臨的生死考驗,自己所遇到的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於是,她不厭其煩地給成都軍區打電話,反覆解釋趙剛他們的危險處境。

最後成都軍區終於在5月18日派出了直升機,成功地將數百名受災群眾營救出來。也即是說,這數百名群眾能夠成功獲救,跟尹彥益的努力有莫大關係。談起這件事,尹彥益平靜地說:“我也不知道,我在這件事中起到了什麼作用,但是得知那數百名群眾成功被營救出來。我知道,我的努力沒有白費,對得起這身藏藍色的警服。”

110報警服務中心

如今,尹彥益擔任了市局指揮中心(辦公室)副主任,仍然要分管110報警平臺。作為110報警平臺的一名老兵,尹彥益對接線員的工作情況感同身受。整個報警平臺只有三條線,但是一些線路卻常常受到不良信息的騷擾。

有些市民認為110女接線員嗓音好聽,竟然把接線員當成了聊天對象,向接線員傾訴自己的心事,或者說一下汙言浪語,以滿足自己的變態心理。也有小朋友撥打110鬧著玩的,對於這種情況只能叫他們家長來聽電話,讓其管好孩子。

110接警中心女警工作中

對於惡意騷擾甚至報假警的電話,市局指揮中心聯合警務督察、治安、派出所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清理整治惡意撥打110行為專項工作,同時有針對性對違法行為進行曝光宣傳,起到了良好的宣傳震懾作用。

另外,對於打電話向110求助,反映家庭水管爆裂、馬蜂窩或者忘帶鑰匙之類生活瑣事,尹彥益則進一步深化110報警平臺與“12345”為民服務平臺無縫對接、互聯互通,明確非警務事項分流機制,廣泛強化宣傳,引導群眾正確選擇反映渠道,全面提升綜合質效。

警察訓練中

2009年,由於工作需要,尹彥益又從110值班長轉崗作為德陽市公安局首批情報信息支隊民警。說起情報信息工作,老百姓可能感到很陌生,因為我們平常所能見到的警察,要麼是交警,因為他們要上路指揮交通。

要麼是特警,他們經常在重要路口設卡,清查可疑人員;要麼就是派出所的民警,老百姓辦事經常去找他們。對於情報信息支隊的民警,很多人可能聽都沒有聽說過。事實上,公安戰線也需要情報,不然遇上犯罪案件,我們就成了沒頭的蒼蠅到處亂碰。

女警

現在,大街小巷街都安裝了天網系統,交警系統在路上也有很多攝像頭,加上單位或私人安裝的攝像頭,已經形成了強大的視頻網絡,每天都會給我們提供浩如煙海的信息。情報信息支隊,就需要利用這些信息,進行分析研判,尋找重點線索,做好預案處理。

從太行山路派出所的普通民警到德陽市局指揮中心(辦公室)副主任,尹彥益其實一直在默默努力,正如她在做內勤民警成天與轄區內的小偷小摸打交道時,她也曾問過自己,難道我要一輩子呆在派出所?其實,她也想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來。

小偷

在我採訪尹彥益的一個小時內,找她彙報工作的下屬很多,我們之間的交談經常被電話打斷。這個女警官很忙,的確如此,她再也不是那個騎著自行車深更半夜出警的尹彥益了。她學會了抽菸,儘管煙癮不大;她喜歡喝功夫茶,在辦公室內也擺著一套這樣的茶具;她曾經喜歡聽搖滾歌曲,現在又愛上了京劇。

功夫茶

跟我所想象的不一樣,尹彥益都是坐飛機到現場去看,為的就是親自感受那種氛圍。當然,這需要經濟實力,更需要對藝術的真正熱愛。眾所周知,警察經常加班,壓力也很大,尹彥益抽菸喝茶也好,聽搖滾也好,看京劇也罷,應該是她減壓的一種方式。

京劇演員

但尹彥益有一點一直沒有變,那就是始終有一顆上進心,不管組織上把她安排在哪個崗位上,她都能迅速地轉換角色,在短期內就做出成績來。做110接處警工作值班長是這樣,在市局情報信息支隊工作是這樣,擔任市局指揮中心指揮長也是這樣。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尹彥益通過筆試、面試的重重考驗,成功競聘為市局指揮中心指揮長。這是一個副科級職位,整個德陽市局要選拔五個人,報名參加競聘的有五百多人。除了尹彥益這樣的小年輕,還有已經頭髮花白的老警察,其中不乏已經通過司法考試的高手。

德陽石刻公園

當時,尹彥益已經取得四川大學法律碩士畢業證,她絲毫不敢懈怠,認真複習,積極備考。面對那些極具實戰演練特徵的筆試題,她沉著應對,順利過關。最後,尹彥益以面試第二名的好成績,成功競聘為市局指揮中心指揮長,後又升任為市局指揮中心(辦公室)副主任,成為了許多年輕民警的榜樣。

警花

沒有錚錚誓言,卻默默無聞,屢創佳績;沒有男兒本色,卻無私無畏,鑄亮警魂。這就是尹彥益這樣的德陽女警。她們用女性的柔美和細緻,用警花的堅韌和執著,在喧而不譁中體現一種別樣的美麗,在平凡中開創一片屬於自己的絢麗天地。讓我們向這些鏗鏘玫瑰致敬!(彭忠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