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乱弹】之《春山月夜》

《春山夜月》

(唐)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生活于唐朝唐肃宗时期,那种大唐气象,渐行渐远,代之以吟诵山水,向往归隐。

诗歌风格变的精致纤巧,讲究技巧,气象格局变的局促。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不归

胜事多,春景美,所以夜游。古人月夜游览是有传统的,随便翻都能翻出一大堆。

苏子说: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实也是“赏玩夜不归”。

掬水月在手

受珠玉者以掬”,水如珠玉在手,月映其中,有点“静影沉璧”的意思。不过这个水浅显多了,小多了。

“左手指月”,月不在指尖,而在天上,这里是一个道理,水在手中,月在水里,月又在天上:似真似幻,傻傻分不清,多陶醉!

把李白的“举杯邀明月”换成了“掬水邀明月”,少了豪迈之气,多了禅隐之心。

弄香花满襟

古诗十九首之《庭中有奇树》有: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这首诗是怀人之作。

作者化用于诗中。于良史所留七首诗有“思乡怀人,心念归隐”之评。这里也隐含其意。

来看看开盛唐气象的王湾怎么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大,真的大,且开阔明朗!

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大,真的大,满满的使命和担当!

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大,真的大!挡不住的壮阔豪迈!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春天美不胜收,作者流连忘返。

是不是很像南朝吴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思想都一样:陶醉于山水美景,忘却世俗红尘。是不是有隐逸之思!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留连徘徊之时,抬头看到南山幽深翠绿,恰恰是回扣“月夜”,楼台隐没其中,月色朦胧,万物朦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无我之境。

于良史这两句是有我之境。

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