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原来古代诗人也是很矫情的嘛

今天在翻书的时候看到古代诗人描写思念之情有一种很好玩的写法,查了一下,发现放到现在来讲,这不就是矫情嘛!

小时候在读古诗的时候,总能读到不少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句子,但是偏偏有些人啊,明明是自己想对方想得要命,却不明说出来,转而去想象对方是如何的思念自己,写对方独守闺房,凄凄惨惨,每天饱受思念之苦。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这大概就叫做矫情吧。

偏偏是这种矫情的诗却能得到大家的喜爱,成为经典。就像我,随便翻了自己喜欢的几首诗,发现都是这种写法。嘿,一个矫情的我如何拯救一个矫情的你?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其中之一。

「随笔」原来古代诗人也是很矫情的嘛

这首诗是王维独自一个人在外漂泊,适逢重阳佳节,家人登高团聚之时写的。那个时候他十几岁,自己独身在外,孤苦伶仃,看到身边的人都在团聚,自己却形单影只,心里十分的思念家人。但是他却写"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重阳登高,远在故乡的兄弟们,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身边少了一个我。好像他所遗憾的不是自己不能跟家人团聚,反倒是故乡的兄弟们因佳节未能完全团聚而感到遗憾。

再来就是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随笔」原来古代诗人也是很矫情的嘛

冬至团圆夜,自己独自远行,夜晚孤身宿在驿站,只有烛光下自己的影子相伴。他没有直接写自己是如何想念家人的,而是换一个角度,重笔写家里人如何思念自己。想象着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夜深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一定也坐在灯前,在说着远行的自己吧。

将这种矫情推到极致的当属杜甫的《月夜》了。

「随笔」原来古代诗人也是很矫情的嘛

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外逃时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被困之后思念家人时写的。夜已深沉,想象着妻子仍独自望月怀人,以致云鬓为香雾打湿,玉臂为清辉所寒,而全然不知。硬生生的将单相思写成了相思。顺带还黑了一把自己的女儿,怪她年纪小,没有思念被困在长安的自己。

这样的诗句有很多,这种写法有个专有的名词叫"对写"。意思是在自己思念远方的亲人朋友时,不写自己怎样的神损形销,而是从对方下笔,想象自己的亲人朋友面对此情此景时的所思所为,把对方的苦苦相思写得真切动人,进而变达自己思念的深切。这种从对面入手借彼写己,曲折表意,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的手法就叫作"对写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