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稳增长要出新招

中国经济时报:2018年,中国经济的年度增长率降至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6.6%,第四季度的增长率只有6.4%。2019年第一季度的增长速度保持在6.4%,第二季度下降到6.3%,市场一般估计,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将会继续下滑,甚至有人认为“保六”迫在眉睫。

时至中国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即将公布的关键节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了部分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当前中国经济运行走势如何?未来稳增长政策又将怎样发力?中国经济时报圆桌论坛邀请四位长期耕耘在宏观经济研究领域的知名智库专家,就当前经济形势和未来政策走向了进行把脉分析、建言献策。

笔者受专家们的启发,也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的结论是:稳增长的关键是释放社会需求,释放社会需求的关键是增加社会名义收入,增加社会名义收入的关键是提高货币供应量,提高货币供应量的消化渠道是机关事业单位涨工资引领全社会收入提高和贫困人口货币化补助形成可持续的机制。

我的依据是:用马克思的价值规律学说、费雪方程式(MV=PT 式中,MV表示一定时期的货币供应量;PT表示一定时期的社会名义收入。MV=PT 该式也可以表示成T=MV/P,即供给侧与需求侧实现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数量,与社会名义收入成正比。式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和马歇尔、庇古的剑桥方程式(庇古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货币的价值》一文,提出M=kPy的货币需求函数,即剑桥方程式。式中y表示实际收入,P表示价格水平,Py表示名义收入,M表示货币量,k表示人们持有的现金量占名义收入的比率,因而货币需求是名义收入和人们持有的现金量占名义收入比例的函数。)推导出来的结论为:机关事业单位涨工资推高全社会收入和贫困人口货币化补助形成可持续的机制,会提高全社会的名义收入,进而扩大全社会的有效需求,可适度增加经济体温,为支持供给侧经济活力提供保障。

我的分析是:按照马克思的价值规律来分析,受供求关系(供给与需求关系)的影响,价格会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当供大于求时,价格就会下行,价格下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生产方就会为避免亏本而停止生产,从而使供求关系在一个低层次上达到平衡。当需大于供时,价格就会上行,生产方有利可图就会提高产能,使供求关系在一个较高层次上达到平衡。据此,当紧缩出现苗头时,如果我们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提高全社会的名义收入,使需求侧增加消费意愿,即构成一个需大于等于供的前提,不就能够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了吗?同样,费雪、马歇尔和庇古,也找到了一个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解决办法(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就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量,并将其注入社会名义收入,也同样可以实现供求关系的平衡,而且不用降低商品价格,还能一举扭转紧缩局面,使经济能够在发展起来的这个较高层面上实现供求关系的平衡。解决了产能过剩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问题,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与此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