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鴉片戰爭大寶山戰役所在地——妙灣古村(寧波慈城)

妙灣古村屬於寧波江北區慈城國慶村,位於慈城小西門外一里的大寶山和西懸嶺山之間。過去,村前的古道是進出慈溪(慈城)的陸路官道(水路官道為姚江和慈江),餘姚、三七市、金沙等地來慈溪(慈城)的,都是通過村前的古道進入慈溪(慈城)大、小西門的。村東南面的小山就是慈城有名的大寶山,大寶山位於慈城西面,大、小西門之間,離城牆最近處只有200米左右的距離,其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侵略者佔領了鎮海、寧波等地後,欲佔領慈溪縣城(慈城),朱貴將軍率漢、藏將士在妙灣古村前後山(大寶山、西懸嶺山)一帶奮力迎戰,最後在千餘名英兵的圍攻下,朱將軍、其次子昭南及436名將士陣亡,三子共南身受重傷,脫戰衣掩蓋父兄屍體,帶領殘兵突圍撤退。可惜,這座英雄山絕大部分已被當地採石場挖平,只剩下西北面的一小部分(因產權屬於另一鄉村的,整座山才沒有被炸光),我們小時候,在山頂還看到過混凝土塊,應該是倒塌的碉堡,但不知是日軍的還是國民黨的。

拆遷後的妙灣古村,妙灣古村的拆遷已結束,幸運的是村中眾多的古建築都被保留了下來:朱貴祠(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妙灣41號民居(原名坦園)(文保點)、鄭山廟遺址、朱貴祠涼亭(原名鄭山廟涼亭,文保點)、原護龍寺廂房、寶峰書院遺址、三忠墓(寧波市級文保單位)、鴉片戰爭大寶山戰役抗英英烈墓等。

朱貴祠座落在慈城鎮西門外妙灣自然村,即大寶山西麓,原名高節祠,又名慈郭廟,座北朝南,前後二進,各五開間。系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當地百姓為紀念鴉片戰爭中英勇陣亡的朱貴將軍及其部下將士而建立的。

朱貴祠,1963年3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保單位。





朱貴(1778年-1842年),字黻堂,又字君山,甘肅河州(今臨夏市)人,是鴉片戰爭時期抗擊英國侵略者的著名民族英雄。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朱貴被任命為浙江金華協副將,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二月四日,英軍進攻慈溪(慈城)大寶山,朱貴父子血戰十餘小時,相繼戰死,壯烈捐軀,部下將士三百餘人傷亡殆盡。

後進為五開間,硬山頂平屋,前置簷廊,進深五柱八檁,抬梁結構,後金柱為二單步梁。

朱貴將軍、藏族將領阿木穰、哈克裡。


“重修朱將軍廟碑記”,中華民國二十九年一月,奉化陳中堅撰文 新昌唐伯痴書丹。


奉化陳中堅撰文

新昌唐伯痴書丹

孝豐縣知事朱緒曾撰“慈溪大寶山武顯朱將軍廟之碑”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禮部侍郎吳忠駿撰書“慈郭廟碑記”十六方。



林則徐撰李天馬書“忠規孝矩”匾、曹厚德書“浩氣長存”。

凌近仁書“朱貴祠”門匾、沙孟海書“陟大寶山原百端交集,抗外族侵略萬古留芳”楹對。

第一次鴉片戰爭大寶山戰役史蹟廳

慈城和大寶山地形圖

慈城、大寶山和妙灣古村衛星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大寶山已被挖空。

這是從小西門方向拍的大寶山(拍於2016年)

大寶山絕大部分已被當地採石場挖平,只剩下西北面的一小部分(拍於2016年)。

這些廠房(這只是一小部分)都是建在已被挖平的


道光二十一年九月,清政府徵調藏族士兵前往浙江寧波戰場抗擊英國侵略軍,藏族遠征軍由3部分組成,分別屬於小金川八角碉屯守備阿木穰、瓦寺土守備哈克裡和瓦寺土舍索文茂統轄。

最後阿木穰、哈克裡、索文茂和2000多餘名藏族遠征軍士兵在保衛寧波的抗英戰爭中全部殉國,他們的遺骸埋葬在浙江慈溪縣城(慈城)西門外,他們的辮子被剪下送回了故鄉 --汶川縣的三江鄉,人們在那裡修建了一座“辮子墳”。

這是位於朱貴祠後的“鴉片戰爭大寶山戰役抗英英烈墓”,原這些將士是埋葬在大寶山上的,後大寶山因採石,這些將士的墳墓被破壞,在這種情況下,市有關部門於1984年在朱貴祠背後山坡上新建“鴉片戰爭大寶山戰役抗英英烈墓”,將這些抗英將士的骨骸遷葬在此。

三忠墓,於1981年12月被公佈為市級文保單位。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董志寧與錢肅樂,王翌等舉兵抗清,事敗殉難,馮京第,王翌也先後遭難.南明按察副使陸宇鼎派人取回董屍、王頭、馮臂立墓紀念,總稱三忠墓。

三忠墓位於慈城鎮妙灣自然村西側,座北朝南,三忠墓系明末抗清殉難的明代魯王時兵科給事中董志寧墓和明督師兵部右侍郎馮京第和王翊合葬的總稱,墓原在江北馬公橋,因城市擴展,三忠墓於1995年12月遷至今址。

朱貴祠涼亭(原名鄭山廟涼亭,文保點),整體呈東西向,五開間,有十二根柱子,東側朝東面石柱上刻有“陳國鏞君經捐”。

涼亭後面為“鄭山廟遺址”

西側石柱朝西面右刻:來來來,來到此間聊息足;右刻:去去去,去從何處得安身。

明間朝北面陰刻對聯,左為“東望大寶山,西通金沙岙,到來儘可片談”,右為“左鄰護龍寺右接朱公廟過此不妨稍坐”。

朱貴祠涼亭(原名鄭山廟涼亭)當時處在重要的交通要道上,在這裡休息的過往來客多,因此在涼亭裡供應茶水,為了方便倒水,故在裡面設一倒水石臺。

倒水石臺

朱貴祠涼亭(原名鄭山廟涼亭)北側牆體有一《天燈會碑記》,光緒三十二年十二月。

妙灣41號民居又名坦園(文保點),是一處清代時期建築風格的民居。

坦園,院落三重,建築二進,佔地面積約1552平方米,現存前進建築為六間二弄,後進為通排六間,花園裡有亭、水池、古樹,西邊有一棵樹齡約200年的樟樹,院內古樹環繞,風景秀麗。

坦園

坦園東首園門


其門楣上隸書“坦園”二字。


花園裡的水池、古樹。


原護龍寺,左側的小路原為大寶山的山坡,現被挖平造了一條小路,原古道就在照片中間這條小道位置,在護龍寺前還建有一座涼亭。

原護龍寺,現只剩東廂房,現正在維修。

護龍寺前身為元代大學者趙偕創辦的“寶峰書院”。民國初,秦潤卿夫人俞氏捐資重修,前亭後樓,中建大殿。

建國後,護龍寺裡曾辦過農業學校,坦園書房裡的部分書籍就是由該校學生搬到當地有關部門去的。


在護龍寺旁有書法家錢罕書寫的“寶峰璅翠”碑。

“寶峰璅翠”

錢罕

新建的護龍禪寺牌坊


新建護龍禪寺,位於“坦園”後面。

新建護龍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