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实控人因买发票被取保候审


4月21日,群兴玩具(002575)的一纸公告,让大众知道了这公司实际控制人王叁寿先生也挺“拼命”,其亲自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一家咨询公司买发票、违法“避税”200万元被公安查了!王叁寿被公安机关取保候审!


群兴玩具公告称:公司近日接到公司实际控制人王叁寿的函告,王叁寿于 2020 年 1月 17 日因其担任法人的一家咨询公司的税务问题,至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协助调查。王叁寿已经不参与此公司经营和管理工作接近10年,但始终担任法人职务。调查事由为该咨询公司财务部在 2016 年-2018 年期间,为员工项目奖金进行避税,购买发票进行了冲抵。但开票方未按规定缴纳相关税费,导致该咨询公司少缴纳税款 200 万元左右。2020 年 2 月 13 日,王叁寿已在北京市西城区公安分局办理了取保候审手续。



近十年来,发票都是一条不可触碰的红线,但还是有很多人不信邪,选择刀尖上舔血。


虚开发票是一种链条型犯罪,即开票方构成虚开,受票方往往也涉嫌虚开。近年来,经过大量现实案例的普法,虚开发票涉嫌刑事犯罪应该已被绝大部分企业经营者和财务从业人员所熟知。因此,对于取得大额虚开发票的受票企业而言,其中不乏明知而为之者,将买票作为降低税收成本的日常操作。对于这种情形,如果想要摆脱刑事责任难度极大,只能是祝你好运。


还有一种情形:因缘巧合、偶然发生买票的行为,甚至是误入虚开,自己并不知道涉嫌虚开。对于这类情形,首先肯定是涉嫌违法的,但是如果因虚开被追究刑事责任并导致企业垮掉的确比较可惜,甚至很冤。无论是从保护民营企业家的角度还是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下的需要出发,对这类企业应当秉承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对待。那么除此之外,企业一旦遇到这种情形,应该如何自救或补救呢?


1、风险排查

企业也应当对自身的经营法律风险特别是财税风险进行体检。特别是涉票法律风险关系到经营者的人身安全,老板们应当尤为重视。针对当前形势,建议有风控需求的企业组织一次专项的财税风险体检,可以抽调企业内部人员参加,也可以寻求外部专业人士参加。


2、进项税转出

通过企业自身体检,如果发现存在脱离实际业务纯粹买票的问题,要果断切割,立即进行进项税额转出处理。该补税补税,该交滞纳金交滞纳金。虽然虚开发票通常会被理解为行为罪,但是没有实际造成国家税款损失不构成犯罪这一观点也越来越多被接受。


3、合法补救

上游开票企业被认定为虚开发票并不代表下游受票企业就只能坐以待毙,或补缴税款接受处罚,或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基于发生真实业务,不慎误陷虚开,那么就需要积极采取合法途径进行补救。如果是善意取得了虚开的发票,那么就要争取重新从真实的销售方取得合法、有效专用发票。如果是特殊业务方式下的真实业务,那么就要及时整理、补正相关资料,例如挂靠协议、货物交割证明单等。


4、财务合规

每一位企业经营者都应该恪守合法经营、依法纳税。增加经营收益,降低财务成本不能靠买票、虚开发票去实现。金税三期上线以来,大数据越来越被运用到税收征管和稽查中去,公安经侦部门也对涉税犯罪更加重视,侦破手段和经验更加丰富。之前被认为安全度很高的“富余票”虚开在大数据、云计算面前也往往不堪一击。企业一方面应当强化财务合规,不能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埋下了虚开的大雷;另一方面降低财务成本应该从优化经营管理、提高核算水平、积极争取各项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上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