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高的人都有个时间账本,你呢?

日本《President》杂志对年收500万日元(约合32万元)和年收2000万日元(约合131万元)的两组人做了一项调查,当问及一周168小时内具体都做了哪些事时,高收入组有28.8%的人对此有明确规划,而低收入组仅为19.2% 。两组数据相差近10%。高收入者主要是企业高管和自由职业者,低收入者为普通员工。结果表明,对时间掌控良好的人,往往也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未来和收入。

什么叫惜时如金?

前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在80多年的人生中,研究领域横跨昆虫学、哲学和数学,还发表了70余部学术著作,各类论文及专著总共一万二千五百打字稿。他还独创了“时间统计法”,锱铢必较地分析和统计自己在每件事上的时间花销,一直到逝世。最后,他甚至形成了一种神奇的能力,即清楚地觉知时间过了多久,可说是分秒不差。就像当年百货大楼张秉贵的“一把抓”那样准确。基于他的经历还写成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奇特的一生》。

当然,我们没有必要像柳比歇夫这样精确地计算时间,但对时间的花销却要做到心中有数,因为时间比金钱更加宝贵,往往稍纵即逝,等到年华老去则悔之晚矣。而那些善于规划和利用时间的人,往往可以完成很多计划,比如健身、学英语、做手工、考证、学会一门新的技能,让自己一天比一天更加优秀。


时间账本长什么样?

说回到时间账本。有的精英人士很早就在偷偷记录了,也有人没有形式上的账本,但心中有帐,自己的时薪是多少钱,如何花钱买时间,如何使用杠杆完成更多事等等。我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时间账本,格式如下:

简单解释一下,我们每天的生活大致可以分为工作(包括通勤)时间、生活所需的时间(包括买菜、做饭、收拾房间、上厕所、洗澡等等)、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时间、睡眠时间(正常是7~8小时)、还有一些浪费掉的时间(如发呆、应付突发情况等等)。这些时间如果按预期完成用绿色,未达预期的用赤字表示。每天晚上睡前两三分钟就可以完成,一周下来自己时间运用得如何,看看账本一目了然。

让你的花销可视化

时间账本最大的优点就是让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变得可视化,然后我们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加强时间管理,调整时间安排。还有就是用颜色与金钱挂钩,当看到满眼赤字时,是时候重新审视自己的时间开销了,否则自己将变成不折不扣的时间“负翁”。如果把浪费掉的时间都折算成金钱,有没有胆量算算自己一共赔掉了多少呢?


李笑来老师曾经讲过,注意力>时间>金钱。根据这个逻辑,用钱换时间和注意力是特别划算的一件事。尤其是年轻的时候,不要觉得自己有的是时间就去挥霍,青春转瞬即逝,应该抓紧在这个体力脑力最好的时候投资自己,提升能力,这样才能更具竞争力。


有个学霸在分享她背单词的诀窍时说,当时她把单词都换算成了人民币,背一个单词相当于赚了10块钱。这样自己在学习的时候劲头特别足,不到一上午自己已经“赚”了一大笔。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借鉴过来,尤其在工作、学习动力不足的时候。


积少成多,滴水石穿

想要节约时间,还要特别注意那些碎片化时间的节约,水滴石穿,日久天长它们就是一大笔“金额”。数据显示,在办公场所,每年我们浪费在找东西上的时间是150个小时!如果按照8小时工作制计算,相当于我们每人每年浪费掉19天,只为找东西!


解决方案很简单,就是让办公和家居环境尽可能的干净整洁,没用的东西尽量不买,定期断舍离,用完东西放回原处。更高阶的,可以按照日常的行动路线重新摆放物品,使用频次高的放在经常通过的地方,使用频次低的放在外围。然后再把相关类别的放在一起,可以大大减少我们找东西的时间。


还记得那个水和沙子的故事吗?大意是说,一个小和尚觉得自己佛法都学完了,老和尚拿着一个瓶子往里面放石头问“满了吗?”小和尚说满了。老和尚又往瓶子里放了沙子,问“满了吗?”小和尚又说满了。这一次,老和尚又向瓶子里倒水,依然可以倒得进去。


其实我们的时间又何尝不是如此。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每天节省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磨练出更棒的工作能力,更出色的口语,更有型的身材或是其他的技能。时不我待,今天就开始记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