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的《进化论》到底进化了什么?


在听满江先生的新专辑《进化论》之前,我特意又重听了他在音乐人生 2.0 阶段之后的另外两张唱片《Mr.Man》以及《冬某日》。

留意到在《冬某日》的专辑文案里有提到一句:

距离满江上一次以传统的“流行歌手”、“晚会歌手”的形象出现却似乎已经足足一个世纪。

可见满江先生或身边团队人员对于“晚会歌手”这个 title 定义,多少是有些不那么乐意接受的。

就像我今年一直在参与企划的谭维维新专辑《3811》,谭小姐也是希望借由这张人文一点的作品,能刷新一些听众对她“晚会歌手”的看法

但撇开早年的晚会,歌手发歌可能真没有更多的打歌平台可以去了,反而当年的歌迷接受很多新歌的一大部分来源,就是各个晚会,以及以「同一首歌」为名的全世界各种巡演。

所以回归作品而言,我个人是喜欢满江在 2007 年之前那些 1.0 时代的专辑,《舍不得你走》、《裙角飞扬》、《多变的海》、《你是春风我是雨》、《水牛儿》以及《四舍五入》这些歌现在想起都有明确的旋律线在脑子里回旋,作品属性也就无所谓晚会不晚会的了。

从 2007 年《百万富翁》专辑的“断片儿”近十年,再到 2016 年满江参加「中国好歌曲」,他的 2.0 时代才算开始。

再看到本次专辑名为《进化论》,我体会这其中的意义,更似是他之于之前 2.0 开始的逐步进化,比如到了 2.1、2.2 阶段,等等。

《进化论》实体CD为呈现每首歌所对应的油画规格,选择画册般的长方形设计,认真的创意值得收藏

而讲到《进化论》,专辑封面上很像满江也很像梵高的油画设计,色彩鲜亮的意象,以及带着很深解读意味的人物故事,使得我又不由得想起我前阵子做另一位歌手的专辑(还未发行),当时也是以梵高的人物形象为注解,以画作《星空》为音乐故事发生背景地,去描绘都市人似真似幻的生存群像。

在《进化论》中的满江,是以音乐与绘画视觉,展现了自己曾经不同梦境中的画卷,看似是个人化的内容,其实以表象映射本质,很多满江所谓的梦境,谱曲写词成歌后,依然有着都市成年人们的生活缩影。

专辑从环境音导入的《少年》开始,过渡到说唱+EDM 的《南海姑娘》,其斑斓的音乐色彩与视觉构建,已经进化出相比较《Mr.Man》和《冬某日》而更显而易见的视听立体感了。

《大摩羯》与《奇幻术》的 Funk 律动,如果也含有“进化”意义的话,那我更愿意把这种进化本体对标去二十年前的满江,那时他深情款款的模样,鲜肉脸+大长腿,断然不会像现在这样蓄起胡子,优雅地扭腰摆肢在音乐里;

包括 Track 5《寻光记》里梦游一般的 8 bit 电子音效,也是他进化到当下音乐状态里,才会有的放矢又游刃有余、而勾画出的音乐画面。

后半段的专辑从歌名命名,亦或是曲风的选配,都开始更接近了欧洲的艺术风格——我是说,相比较前半段的本土感而言。

如结尾曲《黑鸟》所呈现出的迷幻摇滚复古感,《十三月》再现的 Trip-Hop 英伦味,都是很欧洲的音乐“风味”;

《失忆》丰富多变的编曲层级与呈现,更有着希区柯克式的电影悬疑感。

于是从满江个人音乐历程到新专辑整体的布局,《进化论》的定名与完成,才显得理所应当并与内容相互匹配。

进化出的成品,映射出的是满江随着远离市场又再回来市场上,却始终在线的音乐审美及执行力。

很多和满江同龄、或同等资历的歌手,现在鲜少有露面了。

倒是满江,自 2016 年正式回来唱歌后,四年多时间发行了三张专辑,创造力依旧;不同的是,过去在大好的市场环境中,满江被企划团队安排在了一种引领市场或与市场并行的路子上;到现在 2.0 时代,满江自己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后,便是以提供流量时代另一种音乐内容给听者选择的姿态在前行了,不算朗朗上口的旋律,却埋藏了很值得深究的音乐实验玩法在

所谓《进化论》,无论音乐内容、满江的歌手姿态、视觉展现亦或传达动机,的确都有了比以往更进化的审美,那便有了一张专辑延展一位歌手音乐生命的作品意义了。

如满江《进化论》这样的一张音乐,适合配实体专辑一同“服用”,更开眼界。

同时 11月7日在上海 Blue Note,满江也会带着专辑和乐队,用现场给你听到他音乐上这次新的 fusion 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