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建立保障机制,双拥创建工作亮点纷呈

春潮涌动,万物勃发。陕西省双拥系统积极行动,用心用情当好双拥创建的代言人、践行者,为创建双拥模范城,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贡献力量!


高效率解决,“后路”“后院”“后代”问题

3月27日,咸阳市召开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扩大)会议。会议要求突破重点难点,全面落实双拥政策,深化双拥共建活动,线上线下结合讲好双拥故事,高效率解决“后路”“后院”“后代”问题,不断提升创建质量和水平,以背水一战的气魄和扎实过硬的实绩迎接大考,坚决打赢双拥创建这场硬仗,为加快新时代咸阳追赶超越贡献力量。

同时,咸阳各区县也在积极行动。

3月31日,武功县副县长贠栋带领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人员深入贞元镇、代家社区、苏坊镇、游凤镇等镇办(社区)就双拥创建资料收集、归档和双拥宣传氛围营造等工作进行专项检查。要求各镇办社区要进一步提升创建工作的高度,在工作举措上再创新,在内容上再丰富。要发挥优势,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双拥氛围营造。要严格按照创建工作要求,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确保县双拥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不断推进全县“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旬邑县为进一步巩固发展全省双拥模范县创建成果发出倡议,倡议当好双拥政策的“宣传员”、拥政爱民的“示范员”、拥军优属的“服务员”。


主动走访关心,铺设军民团结局面

渭南市通过走访联系、主动关心,铺设军地和谐、军民团结局面。

去年以来,渭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时机,配合各级党委做好领导干部“军事日”活动,分别组织干部职工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与金融机构、社会团体等签订拥军优抚协作协议,持续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激发全社会参与双拥工作热情。

“八一”建军节前夕,局领导班子成员陪同市委市政府各有关领导对驻渭7个部队进行慰问,座谈了解驻渭部队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送去电脑、健身器材、电视等慰问品及慰问金价值30余万元。

结合2019年秋冬季退伍士兵返乡及新兵入伍等时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红岩带队参加了渭南武警支队送老兵活动和渭南军分区送新兵活动,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爱护。

去年11月上旬,全国双拥办副主任、退役军人事务部拥军优抚司副司长王忠诚率调研组一行到渭南市,调研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工作。调研组先后深入市中级人民法院、陕西容厦集团、富平庄里试验区和部分驻渭部队,实地了解双拥工作开展情况,调研结束后,调研组对渭南市双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健全保障机制,确保”四个纳入“

安康市汉阴县进一步健全双拥工作“四个纳入”保障机制,即:“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指标,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2019年,该县财政出资,先后建起了国防教育训练中心、将军古镇、民兵训练靶场,为全县开展国防教育、民兵军事训练和红色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扎实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县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全覆盖,在双拥成员单位、各镇、驻汉部队均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机构,实现了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保障,形成了上下贯通、军地相连、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

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学校、社区,广泛深入宣传双拥工作先进典型。围绕创建目标、结合城市建设布局,汉阴在县城城南凤凰广场、北城街建设“双拥广场”“双拥文化一条街”,在“十天”高速汉阴出口及全县公交车站台设置公益宣传牌,双拥文化氛围焕然一新。同时,在县级重点门户网站和县电视台开设国防教育及双拥专栏。

积极落实军地联席会议制度、议军会议制度、党管武装第一书记现场办公制度、定期走访慰问制度,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形成了唇齿相依、鱼水情深的良好局面。县人武部坚持贯彻落实脱贫攻坚战略,连续5年帮扶铁佛寺镇铜钱村,先后协调资金350余万元,修建3座便民桥、修复公路5.7公里、建设爱心超市等,助力铁佛寺镇铜钱村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广泛宣传,营造浓厚双拥氛围

西安市碑林区通过广泛宣传,营造浓厚双拥氛围。在全区各大街道和商场设置LED宣传屏60块;在98个社区设置双拥宣传栏,发放宣传海报1万余份;辖区内旅游景点、医院、银行等窗口设置“军人优惠”、“军人优先”等服务标识。在报刊、电视、网站和主流媒体,广泛宣传双拥活动。发布各类信息300余条,报刊发表50余期,编发《双拥工作简报》48期。

为推进宣传常态化,碑林区广泛开展双拥国防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活动,每年组织开展1-2次优抚政策宣传活动,加强双拥教育宣传,展示全区双拥工作成果。将国防教育作为党校培训内容、民兵预备役政治教育的课程,利用大讲堂、参观国防教育展览等形式,对广大党政干部进行国防教育,增强干部群众的国防意识;组织官兵经常深入机关、企业、学校宣讲国防安全形势,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小小军事迷”等军事教育活动,让国防观念和拥军意识深入人心。

为确保双拥活动常态化,碑林区坚持每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六个一”双拥活动,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即每季度组织一次军地联谊活动、每半年举办一次集中宣传活动,每半年开展一次为优抚对象“送关爱”活动,每半年开展一次“为军属解忧愁”活动,每年开展一次军事日活动,每年开展一次集中慰问活动。


拥军礼包,为前方将士守好后方

面对疫情,宝鸡市双拥办充分发挥军民团结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优势和重要作用,积极动员、主动作为,发动全市双拥部门和广大退役军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形成军地合力、军民同心抗击疫情的良好局面。

宝鸡市一直秉承着拥军支前、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为切实做好一线军队医护人员关心关爱工作,市双拥办先后下发文件,要求各县(区)发挥双拥工作优势,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市、县(区)双拥办对接驻宝部队和抗疫一线部队官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全市范围内对援鄂军队医护人员摸底,逐人建立家庭信息台账,了解家庭生活状况,为前方将士守好“后院”,让一线军人安心抗疫。

市双拥部门在组织开展走访慰问疫情防控一线军队人员家庭的同时,市、县区双拥部门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对支援武汉军队宝鸡籍现役军人医护人员,宝鸡支援武汉现役、退役军人家属医护人员的关怀,为他们的家人送去了慰问金和“拥军大礼包”等生活用品,建立了联系卡,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落到实处,让他们感受到对军人家庭的尊崇和关爱。全市有50位军地医务工作者、10名宝鸡籍军队医护人员投入到武汉战“疫”一线,79000余名退役军人参与到本市一线防控工作当中,累计捐款捐物74万余元,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坚强力量。

在应对疫情防控工作中,宝鸡市双拥办、宝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充分利用传统和新媒体平台,深入挖掘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的军队医务人员、党员干部坚守一线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围绕疫情防控主题,多渠道推送疫情防护知识及最新动态,守好疫情防控的网络战场。先后在中央媒体和《陕西日报》《宝鸡日报》等新闻媒体,刊载抗“疫”先进事迹报道100余篇,有效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抗击疫情的热情,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注入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