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王为什么败的这么快?真的因为残暴吗?

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带领诸侯联军讨伐商纣王,古籍中这样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怎么解释的呢?武王伐纣,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月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一夜之间就把一个王朝给灭了?这简直太儿戏了吧?


牧野之战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其中肯定有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那武王伐纣是在什么情境下发生的呢?


在武王伐纣以前的一段时间里,东夷部落发起了战乱,造反的程度还挺大,商朝为了维护统治,就得镇压啊,派兵去攻打。


问大家一句:古代的战争,打得是什么?打得是钱财,是后勤。谁的钱多,后勤补给能力大,谁赢得可能性就大。那时的商朝已经传承几百年了,经济方面早已经是千疮百孔,国库没钱啊。怎么办呢?

姬昌


这个时候,咱们的西伯侯姬昌站了出来,说:大王,我给您举荐一个人,可以解决难题。举荐的谁呢?这人叫胶鬲。这个人是谁?这个人是个商人,盐商,有钱啊,在当时可以说富可敌国。是他帮助商王朝摆脱了困境,但是东夷战争还在打,商纣王也给了他权力。


后来文王去世了,武王继位,开始他的灭商大计。还找到了胶鬲,一起谋划这件事。在进行利益交易后,胶鬲同意了。那就撸起袖子加油干。他干了这么一件事:把能打仗的将领都派到东夷打仗去了。这有点类似封神榜里的妲己,能干的文官都给杀了,能打仗的将领都给整反叛了。国家没将领了,谁当?胶鬲吧。

武王一听这消息,这不就好办了吗?胶鬲谁啊,自己人啊。这仗还打不赢,这辈子还干什么呢?发兵,发兵,打到朝歌去。


武王在发兵前举行誓师大会,并宣读了讨伐檄文,写了《太誓》,意思是这样说的:“现在的殷纣王竟然听信妻妾的话,违背天道,疏远自己的兄弟,废掉先祖的音乐,用淫乱的音乐去代替典雅的音乐。现在我姬发替天行道,你们也要跟随我。大家伙要努力啊,机会只有一次,不会有第二次和第三次的!”


诸侯联军从西岐出发,一路东进,打到牧野的时候,碰见商军了,怎么滴也得交代交代一下吧,双方都得整几句。

再后来,大家应该已经想到了,胶鬲带兵倒戈投降了。诸侯联军继续东进,一夜之间就到朝歌城了,等到发现商纣王帝辛的时候,已经烧死在摘星楼了。


剩下的事就更简单了,凤鸣岐山,大周当兴。周朝建立了,神话中还有姜子牙保周朝八百年国运。


周武王这次讨伐实际上是以臣叛君,为了名声不好听,给帝辛起了个“纣”字。纣在古代什么意思?残义损善曰纣。跟隋炀帝的“炀”意思接近,都是不好的意思。

毛主席评价说:“把纣王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


武王伐纣并不是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商纣王也并不是那么残暴,对武王伐纣,对商纣王,我们更应该理性客观的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