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办法的办法:空警500预警机,完全自主,摆脱国外平台限制

提起预警机,很多军迷并没有太多的兴趣,毕竟其没有战斗机那么炫酷的外形,灵活的机动性,也没有战略轰炸机那样的威慑力,但实际上先进的预警机对于一个国家的军事意义丝毫不弱于前两者,拥有预警机的一方在空战中拥有可以拥有不对称作战能力,从而获得空战胜利。


我国在预警机领域后来者居上,并且凭借着后发优势,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领先地位。我国的空警500和空警2000上的三部相控阵雷达,呈三角形排列,每部负责扫描120度空间范围,三部可构成360度全方位探测,相比于美国E-767预警机上的雷达还需要机械扫描来说先进不少。



而作为我国预警机的代表,空警2000和空警500都非常先进,但总的来说,还是普遍认为空警2000要比空警500先进不少,不过目前确是空警500更要受欢迎,而这不得不说一个原因。



空警2000是以俄制伊尔-76运输机为平台开发的大型预警机,国外研制此种大型的预警机一般都会以客机作为平台,但我国目前来说是绝对不能以客机做平台的,因为我国现在的干线客机全部都是进口。而据国外资料披露:国外生产客机的公司可以在万米之外控制其生产的客机平台的发动机状态,所以就不用多说了!

不过即使是用伊尔-76为平台,这本身也还有一个很大的隐患:数量问题。中国几次引进的伊尔-76全都是原装进口没有生产许可,所以改一架少一架。



要知道,我国从90年代开始引进的伊尔-76的总数量只有26架。这26架的伊尔-76要承担我国96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运输任务都已经是捉襟见肘了,又哪里还有富余来改预警机呢?所以最后伊尔-76就改了5架,再加上一架在试飞院里!

所以寻求可替代的平台就成了唯一的解决办法,在当时,中国可靠的大中型运输机平台只有运-8和运-9。但是运-8太老,各方面技术水平都已经全面落后,运-9作为运-8的大改,各项性能可以基本满足要求,所以运-9(有报道称可以7周造一架运9)成为了当时唯一的选择,而这就有了后来的空警-500预警机。



虽然说空警-500没有空警-2000先进,但胜在完全自主,想造多少架就可以造多少架,凭借数量优势完全可以弥补这两者之间的性能差距。

那么为什么后来不用运20?事实上从运20加速生产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我国空军正在向战略空军转型,而一支战略空军首要的就是需要远程投送能力,所以目前我国对于大型运输机的需求超过预警机。



而且上文已经提到过运输机其实不适合做预警机平台,因为预警机需要长时间的滞空时间,所以要尽可能的省油,这点客机优势最大。但奈何中国客机平台选择性几乎没有,唯一的希望那就是C919,不过其关键装备还是来自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