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爷们更爷们,比武将还武将的北宋“宦官名将”

宦官,最初作为为皇家洒扫庭院的家奴,由于他们靠近皇帝的特殊身份,往往能获得干预政事的权力。纵观中国宦官史,东汉的宦官诛杀外戚,蒙蔽圣聪;唐朝的宦官掌控禁军,废立天子;明朝的宦官把持司礼监,与内阁分庭抗礼,其他历代的宦官虽没有这么大的权力,也基本通过靠近皇帝,分享皇权而实现自己的荣华富贵,唯有一个朝代例外,就是北宋。

北宋的宦官是宦官中的“奇葩”,其他朝代的宦官“最高理想”都是通过掌控(蒙蔽、讨好)皇帝而掌握中枢权力,号令地方,而北宋宦官中的“野心家”无不渴望征战沙场,建立军功,青史留名。我们通过《水浒传》了解的北宋权宦童贯就是其中佼佼者,其一生南征北战,收复四州,攻打西夏,平定方腊,伐辽丧师,掌兵权二十年,是北宋唯一被封王爵的宦官。其实除了童贯外,北宋的宦官将领并不少,以以下三人功勋最著。


童贯


窦神宝

窦神宝

窦神宝出身于宦官世家,崭露头角是在宋太宗灭北汉的战役中,在攻打太原城时“擐甲登城,中流矢”,可见其勇猛。

在并州监军期间,多次主动出城袭击贼寇,“前后破砦三十六,斩千余级,大获铠甲、牛马、橐驼,因筑三砦”。之后屯住夏州,岌伽罗腻等十四族叛乱,神宝率兵大破之,焚其庐帐,斩千余级。窦神宝奉命出使河东,两次平定牛家族叛乱,大破牛家族二十八部,俘获九位叛军头领。

党项李继迁入寇,窦神宝又帅军增援,“袭破其堡砦,焚帐幕,获人畜数万计。”至道元年(995年),李继迁又进攻灵武,窦神宝坚守围城一年多,期间还发生地震,持续二百多天,终于击退敌军。

窦神宝一生金戈铁马,为北宋边境安定做出了贡献,《宋史》评价他“莅职精恪”,是宋朝宦官将领的楷模。

秦翰

秦翰

秦翰也是宋初内臣名将,其军事生涯起于对辽满城之战,在战中立有战功,之后在历次对辽的战争屡建奇功。

党项李继捧与李继迁在夏州叛乱后,李继隆率军讨伐,秦翰任监军。李继捧大惧,欲请和。秦翰担心李继捧逃跑或顽抗,便乘驿马先行一步至夏州,行缓兵之计,假传诏命安抚李继捧,等宋军到达,秦翰又说服李继捧出城迎接大军。夜里,李继迁发动突袭,企图吞并李继捧的人马,李继捧见势不妙,单骑逃回夏州,被宋军生擒。

其后在宋辽檀渊之战中,秦翰任驾前西面排阵钤辖,谨慎布防,任劳任怨,盔甲不卸达七十余日,“檀渊之盟”签订后仍继续留守檀州一个月。

咸平三年(1000年),益州王钧称帝叛乱,秦翰奉命讨伐,史载“(秦翰)亲督众击贼,中流矢不却,五战五捷,遂克益州,上手札劳问。”

秦翰之后或是在对辽前线,或是坐镇西陲西征党项,经历大小战事数之不尽,战功赫赫。秦翰长期忠心守边,劳苦功高,便升迁其为皇城使、入内都知。

秦翰一生在西、北为国守边三十多年,在军中威望卓著,其去世后禁军有不少人泣不成声,真宗也潸然泪下。秦翰死后重增彰国军节度使,真宗命翰林学士、文坛名宿杨亿为其撰写墓志铭。杨亿因为秦翰乐善好施,家无余财,上表拒收秦家的酬资,虽未得朝廷同意,而时人皆赞之,可见秦翰声望之隆。

李宪

李宪

李宪活跃于宋神宗时期,为攻取西夏,熙宁六年(1073年),王韶上书请求收复河湟之地,“断西贼右臂”,宋神宗准奏,并委派李宪前往督师,与王韶协力进兵。不几日,北宋大军便攻占河州(今甘肃临夏),拓地一千多里,招抚人口三十多万,连河州羌酋木征之妻亦被俘虏,史称“河州之役”。

不甘失败的西夏再次进攻河州,李宪率所部在河州城外死战,后又使计抄西夏后路焚其毡帐,终大败敌军,之后连战连捷,贼首木征率残部请降。

之后李宪经营西北,大破党项隆吉卜部,招降吐蕃董毡部,而且裁减西北十分之六的冗费开支,缓解了西北财政,可谓经制有方。

元丰四年(1081年),西夏发生政变,国势混乱,神宗发起了五路伐夏之役,希冀一战灭夏,由于各路互不统属,各将争功,被西夏断绝粮道,最终失败。各路将领都遭贬斥,唯李宪推诿责任,神宗也念其经营西北多年,功大于过,赦其无罪。

哲宗即位后李宪被刘挚弹劾失势,后郁郁而终。哲宗亲政后,赐其谥号为“敏恪”,后又改谥“忠敏”。


宋朝宦官中以军功知名的并不仅仅这三人,《宋史.宦官列传》载入青史的北宋宦官共43人,其中领兵立边功者达27人。为何宋朝宦官如此热衷于军功,宋朝宦官为何能建立如此多的军功?我认为有一下五点原因:

首先,宋朝是在五代十国的废墟上建立的,晚唐宦官乱政殷鉴不远,宋朝统治者对宦官都抱有强烈的戒心。据洪迈《容斋随笔 四笔》卷一六记载,宦官在入内内侍省和内侍省升迁官阶最高至内东头供奉官为止,再迁官则应转归吏部,改注外任差遣,宦官转出后,升迁官阶多依武臣之例。一方面不用年长资深宦官在内廷供职,限制了宦官弄权,另一方面也使宦官出掌武事提供了依据和机会。

其二,宋朝祖训“与士大夫治天下”,以“重文轻武”为国策,资深宦官转入武臣序列,可以利用文臣压制武将的国策来压制宦官,而且资深宦官职务任免由内廷转入外廷,其叙迁也不能由皇帝一言而决,文官可以干预宦官官职的升迁,以防宦官做大。

其三, 出于对五代十国武将专权的恐惧,北宋君臣对武将的防范与猜忌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所以皇帝经常将宦官派到军队中作为监军,比如秦翰曾作为李继隆监军,李宪曾作为王韶监军。宦官毕竟是皇帝的身边人,随着时间推移,宦官受到的信任越来越大,皇帝赋予监军的权力也越来越多,监军常常可以代替主帅做出军事决策,这也为宦官插手军事指挥权提供了温床。

其四,既然高阶宦官的叙迁转移到了武臣序列,那宦官获得升迁的捷径便是军功,所以有志于升迁的宦官具有很强烈的博取军功倾向。

其五,整个北宋时期国家虽然大体安稳,但边境地区战乱不绝,北方对辽的战争,西北对西夏党项的战争贯穿了北宋的整个历史,内地的叛乱也层出不穷,比如益州王钧之乱、贝州王泽之乱、安南叛乱、北宋末方腊之乱等等。这些战争为宦官博取军功提供了大量绝佳的舞台,这些战争中,在作战第一线的宦官数以千万计,如此多的基数,总会有一些有军事才能的宦官脱颖而出,慢慢造就了北宋“宦官名将”的威名。


随着“靖康之耻”的发生,北宋被埋葬,有鉴于童贯、梁师成、杨戬弄权祸国,南宋君臣重申了对宦官的限制,不仅不准宦官管军,也不用宦官监军,北宋宦官名将的风采也渐渐被历史掩埋,不复存在了。


如果您觉得我的文章尚可一观,请给我点个赞,如能关注,不胜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