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屏央視40分鐘!房縣有了自己的“影像名片”!

《詩經》 尹吉甫 紅色之城

關關雎鳩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充滿鄉土氣息的吟詠

縈繞著2800多年前的

遙遠迴響

流傳於湖北省房縣的傳說中

西周太師尹吉甫

曾經踏遍此地山河

將民間歌謠匯入《詩經》

數千年間

房縣的歷史

伴隨聲聲吟誦

從鄉野民間到廟堂書院

從巍巍宮牆至煙火人家

這片土地

成為忠臣孝子輩出的

節義民邦

也是鄂西北建立

革命根據地的紅色之城

02

考古記

鑿齒葬俗 七里河遺址

1976年至1978年

湖北省博物館和武漢大學

七六級考古專業師生

房縣文化館

以及鄖陽地區

所屬縣的文武幹部

先後三次對一處遺址

進行了發掘

這次考古發掘

共清理古房屋遺蹟23處

墓葬30座

出土一大批陶器

石器和骨器

在此期間

學者們又發現了七里河遺址中

其他獨特的葬俗

在24座石家河文化葬墓中

多人二次葬的墓有3座

這種葬俗盛行於新石器時代

仰韶文化的主要分佈地區

黃河中下游

在七里河遺址建成的文化公園內

一組組浮雕

再現了房縣先民的生存狀態

也許數千年前

正是這樣山川潤澤

物產豐饒的地理條件

吸引先民們

停住了遷徙的腳步

在這裡

文明的星火

照耀這片土地

最初的芳華

03

地名記

顯聖殿 舞火龍 皮影戲

房縣曾經屬於四省交界之地

境內山林四塞 地勢險峻

然而2006年的一個發現

讓學者們對房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處位於房縣化龍河邊的古建築遺址

總體呈高臺式建築形態

有著極為鮮明的唐代高等級城址特徵

與之被發現的

還有唐代的銅鏡和瓦當等遺物

在軍店鎮下店子村顯聖殿裡

保存著一塊石碑

碑文中有著“房山”的字樣

房縣人每年農曆正月十三

出燈鬧春

這個風俗

被視為皇家節慶的遺風

其中最具房縣特色的舞火龍

源自唐代祭祀先祖

祈求甘露的一種儀式

(舞火龍)

(皮影戲)

04

文化記

《詩經》 尹吉甫 兮甲盤

2010年10月

一通石碑在房縣青峰鎮被發現

石碑為乾隆年間所制

尹吉甫 史料記載中

位居西周太師的人物

在傳說中

也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的採風者和主要編纂者之一

房縣民歌整理者:張興成

距今約2800年前的兮甲盤

記述了西周太師尹吉甫

遵天子之命征伐獫狁

立功受賞一事

05

紅色記

賀龍在房縣 連山坡戰役

1931年8月1日

賀龍率領紅三軍

八十二師二團八百將士

在房縣北面的連山坡

與國民黨的三個團

展開了激戰

在紅軍戰史中

這場戰鬥被稱為

連山坡戰役

《賀龍在房縣》作者:餘策星

蘇區銀元

房縣烈士紀念碑

06

美食記

上籠席 房縣獨有 房縣卷卷

房縣號稱千里房陵

中部沃野千里

四周山林聳峙

形成了一個封閉而富庶的高山盆地

這讓房縣保存了

最原汁原味的美食文化

上籠席

別稱“四大六小”

“四大”是四個湯菜

“六小”是六碗蒸菜

再配以開席前的果盤

五葷四素九個涼菜

四道時令炸物和炒菜

構成一桌完整的上籠席

房縣傳統宴席上籠席製作技藝傳人:高偉

07

當代記

詩經文化 房縣旅遊

長年生活在深山的

房縣九道鄉鄉民陳遠翠

八歲就跟著爺爺學唱民歌

2018年9月8日

中國首套以《詩經》為題材的

特種郵票在房縣舉辦了首發式

打造詩經文化之鄉

手工黃酒製作者 瞿萬江

房縣黃酒

房縣旅遊

08

後記

詩經出山野 忠孝鑄名邦

詩經出山野,忠孝鑄名邦

房縣,在山環水繞的密林深處

以歲月為壇

沉澱出質樸而暢達的人間佳釀

來源 | 房縣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