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到底有多美?留下了哪些似是而非的傳說?

作者:李大奎



一、西施有多美?

有"沉魚"之稱的西施,是春秋時期越國美女,原名施夷光,尊為"西子",出生於浙江紹興諸暨的句無苧蘿西村,父親賣柴為生,母親浣紗。

可見,西施其實也就是一個村姑,但她天生麗質,傾國傾城,貌若天仙,譽為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那,西施到底有多美呢?



據說她自小隨母親去溪邊浣紗,水中的魚兒被她的美所吸引,都驚呆了,竟"撲騰"一聲沉入水底。故西施得名"沉魚",洗衣的小溪便稱"浣紗溪"。

詩人宋之問曾稱讚她"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大文家蘇東坡比之:"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也有一說道盡西施之美:"增半分嫌腴,減半分則瘦。"還說東村有一個醜女想仿效西施之美,便時時模仿她走路的狀態,但怎麼也美不起來,以致留下"東施效顰"的笑話。



二、西施的"響屐舞"

西施生活的時代,正好是吳越爭霸時期。起先,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越王無奈,只好低下高貴的頭去吳王那裡當奴僕,幸得謀士范蠡、文種的獻策,在越國廣選美女進獻吳王,以此惑亂吳王夫差荒廢朝政。

這一美人計果然奏效。

選中的美女即是西施,經范蠡選入越宮訓練為修養有素的絕色宮女後,便送到吳王夫差那裡。吳王一見西施之美,喜不甚喜,為她建造春宵宮,以及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縱情聲色的場所。

因西施的腳大,為遮住在當時屬缺陷的這一不足,便經常穿長裙跳舞,由此發明了一種美輪美奐的舞蹈,即西施"響屐舞"。



吳王夫差令人將後宮御花園一長廊的地下挖空,然後放入數以百計的大缸,在上面鋪上質地上乘的木板。西施便著長裙(裙邊綴著小巧的鈴鐺)、穿特製木屐踩著木板翩翩起舞。

伴隨著節奏及輕盈優美的舞姿,西施腳下響起"叮叮塔塔"的回聲,與小鈴鐺"叮叮鈴鈴"清脆悅耳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格外悅耳。

一時嘈嘈切切,長裙飄飄,美女西施左右搖擺而展示的娉婷風姿,使吳王夫差如痴如醉,一下被迷倒,便漸漸沉入女色之中,不理朝政,後來還殺了朝中頂樑柱伍子胥,吳國由此步入下坡路。



三、西施隨范蠡泛舟太湖

因西施經常向吳王夫差吹枕頭風:"放膽小無能的勾踐回國,以此彰顯大王的賢明美德"等之類的甜言蜜語。勾踐在吳國為奴僕服苦役三年後,終於得以回國,便抓緊發展,暗地裡恢復國力,時機已成熟,即起兵征討吳國。這時的吳國已然衰落,吳王夫差哪裡是對手,不久即兵敗自刎,這就是"三千越甲可吞吳"的故事。

勾踐復國後,功不可沒、作出重大付出的西施即隨上大夫范蠡悄然離去,二人泛舟太湖從此隱居。

原來早在范蠡在選中西施培訓時,兩人便一見鍾情,成為戀人。但為了越國復仇大業,范蠡還是忍痛安排西施到吳國實施"美人計"。



如今計劃成功,兩人便激流勇退,還勸文種一道離開,避免遭遇"兔死狗烹"的下場。但深陷功名之中的文種捨不得高官厚祿,結果在次年即被迫自殺。

唯有范蠡與西施功成身退,泛舟太湖,得以善終。

這在《越絕書》中有如是記述:"西施之吳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蘇東坡亦有文載:"五湖問道,角舟歸去,仍攜西子。"



四、西施沉江

西施隨范蠡"泛舟太湖",其實不過是人們美好的願景而已。更多的則是指向"西施沉江"這一淒涼之說。

據考,說美女西施雖確有此人,但不可能是范蠡的戀人,也不可能隨他"泛舟太湖"。

於是,便有了後來關於"西施沉江"的種種說法。

一說是:勾踐滅吳後,也曾打算將有頭功的西施留在身邊,收入後宮,但受"紅顏禍水"之說的影響,只好以"禍國之女"為由,令人將其裹進牛皮袋子中沉江而死。據說這在《東周列國志》中有此記載,《墨子》亦云:"西施之沉,其美也。"



還有一說是:越後擔心西施被越王勾踐收進後宮受寵,為保住後位,便叫手下將一巨石綁於西施背上,沉入江底。

據說"西施沉江"後,化為貝殼"沙蛤",一打開便會吐出一小截白肉,像舌頭一樣,可食用,還很美味。後來便成為一道美食"西施捨"。傳言鄭板橋在《濰縣竹枝詞》中就談及這道海產:

"更有諸城來美味,西施舌進玉盤中。"

俱往矣,美女西施在傳承幾千年的煙雨霧霾中已然隨風而逝,泛舟也好,沉江也罷,不過是似是而非的傳說。唯有她急難赴就的家國情懷和絕世之美,永遠銘刻在歲月悠悠的歷史長河裡,化為不朽,讓人感懷!

是為記。



【作者簡介】李大奎,七0後,法學學士,貴州湄潭人,文學愛好者。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美顏就能當西施?你錯了

絕色美人西施是娼婦還是英雄?

西施妲己皆為報仇進宮,為何同命不同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