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四十而已

贝克街探案官


作者:贾沛霖


深圳特区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


回首40年前,深圳还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小渔村。从一片贫瘠中,被树立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再到40年后,如今已然成为改革开放最为成功的试点城市之一。深圳所带来的,就是经济的活力。


在深圳崛起的同时,与之交相辉映的,是一大批各式各样的企业。40年间,沉沉浮浮,有的企业曾经辉煌过,没落了;有的企业一直不温不火,未上台面;而有那么一部分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成为中国巨头。


很难去界定究竟是深圳成就了这些巨头,还是这些巨头的发展造就了深圳。点开深圳企业500强的名单,长长的一摞名字直到数百名仍然为人们熟知。而这些企业都是在这40年间飞速崛起而生。


深圳有着自己的“深圳速度”,而深圳的巨头们,也跟随在这速度后亦步亦趋。


华为


提起深圳的企业巨头,首当其冲无法绕过的就是华为。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中,华为已经成了深圳和中国的标杆。


但是让任正非如今在回想一次当时的创业经历,他一定不会想到自己可以把华为做到这么大。


1987年,刚刚在南油公司因为上当被骗取了200万公司巨款的任正非,遭到了开除。一家人挤在深圳的小窝棚里,糟糠度日。


但是一家人总不能长期如此下去。痛定思痛后,任正非再一次拿着借来的2万元,在深圳创办了“华为”。华为的名字来源于“心系中华,有所作为”,任正非作为老一辈军人,创办公司依然取名如此。华为创办后,任正非决定专攻当时十分火热的电话交换机市场。


靠着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窗口,任正非当时拿货也十分方便,并且还能紧跟市场潮流。没过多久,他就发现市场上交换机技术都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当选择某个品牌后就容易极度依赖,从而对本公司发展产生不利。


在这种背景下,任正非决定开始走自主研发之路。第一款自主研发的交换机品控不佳,倾尽全力才卖出200多套,差点赔到底掉。直到第二次研发,才走上正轨。此后,华为的自主研发就一直贯穿始终。


直到今天,专注自主研发、大举进攻的华为已经成为当之无愧全球通信市场的第一名和巨无霸。在通信设备市场,5G,消费电子等领域,已经进入全球的各个角落。


2020年8月,华为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49位。


腾讯


说起马化腾,说起那只企鹅,如今几乎在中国无人不知。


1998年,马化腾和张志东一起创办了腾讯。当时广东电信招标要做一个即时通讯系统,90多万的标价让马化腾心动,找了几个人一起开发。虽然最后没有中标,但是这款即时通讯软件给他们带来了契机。


即时通讯概念的出现在当时的国内十分新颖,QICO甫一上线,人数就不断增加。那只调皮的企鹅,成了所有网民的印象。


进入21世纪,腾讯抓住了无线业务的爆发,迅速映入更多人的眼帘。推出QQ增值服务,让腾讯赚得盆满钵满。继而在2004年开始进军网游市场,从斗地主棋牌游戏入手差异化竞争,逐渐成就了腾讯的网游霸主地位。


时至今日,QQ和微信双雄的爆发,让腾讯占得先机。网游市场当之无愧的巨无霸,更是为腾讯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如果称当今国内互联网的霸主是谁,那么腾讯必定能一争头名。


2020年8月,腾讯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197位。


OPPO


2006年,从步步高独立出OPPO品牌后,陈明永去了一趟华强北。


当时的OPPO主营业务还是在生产各类播放器和影音设备,但是市场越来越小,同质化严重,如何带领OPPO独立后突围,成了陈明永心头的问号。


在华强北逛了几圈,反复比对之后,陈明永得出了一个结论:市场上没有什么好手机。


背靠步步高集团,OPPO决定在手机业务上发力。2008年,OPPO推出了第一款手机,主打音乐、年轻化概念,市场上火爆一时。


但是2010年iPhone 4的横空出世,让所有人看到了智能机的未来。


陈明永于是带着OPPO来到了深圳。



来到了深圳,意味着更加贴近技术发展前端。移动互联网、手机制造、芯片等业务都让OPPO走在了前列。


来到深圳十年,OPPO成为了国内以及国际市场顶尖的手机厂商。强势的线下渠道、年轻化和颜值的攻略,让OPPO成为了国内厂商前四。


2020第二季度,OPPO以2580万出货量排名全球前五,市占率高达9.1%。


陈明永的OPPO崛起梦,成真了。


大疆


谁都没想到,小小的一架无人机,让这家公司站上了世界之巅。


大疆,这样一家以前默默无名的深圳公司,2006年才建立的“新人”,仅仅年时间,就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汪滔,毕业论文都以直升机悬停技术为题的技术男,在2006年拉着两个同学一起创办了大疆。


最开始的大疆,一穷二白。汪滔找来技术人才,人家一看大疆的办公室掉头就走。没办法的汪滔只好把自己掰两半用,两年后,大疆开发出了软件,一举在业内成名。


成名后的大疆才开始吸引到人才。在源源不断自主研发的支持下,大疆从软件开发到软硬合一,终于在2012年开发出了精灵Phantom1无人机,引爆了市场。


民用无人机市场的巨大空间以及此前设备的缺乏,让大疆成为当之无愧的头牌。在推出第一款精灵Phantom1无人机后,大疆在8年间,就牢牢把控住了超过70%的全球市场。



对于汪滔来说,他是十年磨一剑。


而对于他的大疆来说,仅仅是刚开始起步。


富士康


郭台铭可能觉得自己的鸿海在发展历史上最为精明的一笔,就是在深圳建立了产业园。


1974年,怀揣着30万台币的郭台铭在台湾建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熬过了头几年后,郭台铭开始在制造业领域大展拳脚。随着台湾制造业的复苏,鸿海也成了其中的佼佼者。


时间来到1988,当时的深圳已经迎来了改革开放的第八个年头。改革开放的结果初有成效。


郭台铭看到了机会,决定带着鸿海进入大陆。在深圳投资建立了第一个生产基地,郭台铭也给新公司取名为“富士康”。


郭台铭在第一个工厂开工时对员工说道:“这里以后会建立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工厂。”


当时底下没有一个人信他。


8年后,当初的一个小工厂已经成为巨头,1996年郭台铭再次来到深圳龙华,大手一挥,“所有看得见的土地我全要了。”


将近3平方公里的土地到了郭台铭手中,几年后,成为了富士康龙华园区。


当初郭台铭的豪言壮语,如今已经彻底证实。富士康在深圳已经不仅一个龙华科技园,在观澜科技园,松岗,福永塘尾,皆有富士康的影子。


2020年8月,富士康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6位,位列全球华人科技企业首位。


中兴


华为在深圳如火如荼,而他的同行中兴亦是如此。


1985年,西北的一家工厂科长侯为贵决定不再继续在国有工厂干下去了,“下海”去了深圳。


深圳当时改革开放刚5载,大片机遇在这片土地上等着侯为贵这样的人到来。


来到深圳后,侯为贵创办了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起初并没有涉及到高精尖行业,而是一家普通的加工制造企业,电风扇、电话机、电子琴,无所不包。


但是侯为贵看在眼里,想到这样的模式和在西北老工厂里有什么不同。正值国内通信市场对外国品牌开放,大量成熟的国际品牌入驻国内,刹那间,国内企业就没了市场。


代工没有前途,侯为贵决定举公司之力投入研发。一年后,中兴自研的国产数字交换机投产。随后掌握了自主权的中兴在国内通信市场开始崭露头角。


2001年,中兴在海外市场收入仅占总收入的4%,而今天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50%。


中兴也因此在全球通信市场,与华为一起分得了一杯羹。


华大基因


上个世纪90年代,国外发达国家纷纷开展人类基因组计划,在华盛顿大学做基因研究的汪建认为中国也要参与进来。


给部委写信没有回声,汪建决定自己来。建立华大基因后,拉资金拉取地极为困难。直到一年后,华大基因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被纳入了国家计划,华大基因才得到了资金。


华大基因先后成立了北京研究院,杭州研究院,分别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水稻基因组计划。


仅仅一年,华大杭州研究院就完成了任务,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了极具影响力的论文,一举打响自己的知名度。


而在2003年SARS期间,华大基因成为了国内第一个破译四株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方,并且在全球首个公布SARS诊断试剂盒。


随后华大基因获得了巨量资金和关注,一路飞速发展。并且在2007年,于深圳成立了研究院。


成立当年,深圳华大基因就完成绘制“第一个中国人基因组图谱” ,并在《自然》发表封面文章。


2017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测序机构的华大基因,成功在A股上市。



因为基因组计划大获全胜的华大基因,直到新冠病毒流行期间,华大基因的病毒检测盒成了华大基因业绩爆炸的增长点。


2020年上半年,华大基因营收同比增长218%,净利润增长734%。这两组数字,震撼了所有人。


而华大基因,也当之无愧成为深圳基因行业的巨头。


纵观深圳改革开放40年,迸发出了难以想象的极具活力的企业。它们之中有的稳扎稳打,站稳脚跟;有的突飞猛进,一举成名;而更多的,虽默默无闻,却组成了深圳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


这些诞生亦或是转移至深圳的行业巨头,无一不是借着深圳特区改革的春风,一步步走向了世界之巅。到2020年8月最新一期世界500强榜单中,深圳独占席,行业涉及保险、通信、制造、地产、银行、互联网等。


时代在不断变化,而巨头们仍将前行。


在不断地深化改革中,深圳的光芒在未来将会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