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袭人支持金玉良缘开始,便确定了她外嫁的命运

袭人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前人后被人称为"贤袭人”,作者也赠予她一个"贤"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袭人没有心机,相反,袭人因为心思缜密,考虑周全,她在做许多事情时都会思前想后,不会冲动,因此,也许她有时会吃些小亏,但最终却是笑到最后。

做事要看长远些,不能只看眼前

贾宝玉的奶妈李嬷嬷仗着身份,对袭人经常地吹毛求疵,有一次袭人病重发热,躺在床上养病,对前去怡红院的李嬷嬷照顾不周,李嬷嬷便说袭人是自己调理出来的毛丫头,是什么"阿物儿",就会装狐媚子哄宝玉,以后也是被拉出去配小子等,袭人虽然没有与李嬷嬷计较,却成功地赢得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等主子们的同情,纷纷为袭人求情。林黛玉甚至对宝玉说:

你妈妈再排揎她,可真是老背晦了。

袭人在劝晴雯与宝玉不要争执时,被晴雯连讽带刺的说了一大通不是,又是什么“昨日挨了窝心脚”,又是什么“正经明公正道的,连个姑娘(通房丫头的别称)还没有挣到"等,羞得脸色紫涨,成功的引起了贾宝玉怜香惜玉之心,并因此差一点儿把晴雯赶出大观园。

袭人考虑到自己虽然被贾宝玉信任,而且两个人感情很深,但没有过明路,终究名不正言不顺,因此她又向王夫人递出了"投名状”。在贾宝玉挨打之后,袭人向王夫人提出将宝玉挪出大观园的请求,还说出贾宝玉也真的该被管一管了的话。这一看法让王夫人对袭人不由得另眼看待,视袭人为心腹,并且给了袭人以后做贾宝玉姨娘的许诺。后来袭人的母亲死了,袭人回家守丧,王夫人不但给了她超出普通规格一倍的四十两银子,临行时还让凤姐派车派人,安排袭人的吃穿住用,把袭人的回家为母守丧,变成了一场小型的贵妃省亲。

可是,袭人顺遂了很多次,却在支持金玉良缘的计划中,被结果捉弄了一把。她原先谋划的是:通过支持金玉良缘,赢得王夫人对自己的认可,进而成为贾宝玉的妾,做贾府的半个主子。但金玉良缘成就之后,王夫人等却以当初没有过明路,贾政又不知情为由,给了她一批嫁妆,把她放出府去了。然后通过袭人兄嫂的努力,袭人被迫嫁给了蒋玉涵,诠释了袭人的判词中“堪羡伶人有福,可叹公子无缘”的预设。

金玉良缘事件中,袭人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也许,袭人年纪再大一些,经历的事情再多一些,她会知道,从她选择支持金玉良缘的开始,就决定了她将来必然会远离宝玉的命运。

年轻是袭人的硬伤,有些规则,她实在想不到啊


一,贾政贾琏的通房丫头们预示了袭人的结局。

《红楼梦》是讲究影射的。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但文中的映衬并不是这两个。仅仅黛玉一个女孩子,就有龄官、晴雯、小红、妙玉、玉钏、抽柴女孩,菂官、可卿、香菱等人来映衬,宝钗的影子除了袭人之外也有金钏儿,可卿等人。而袭人,除了做宝钗的映衬外,也是有自己的映照的,而这些映照就是贾政和贾琏的通房丫头们。

《红楼梦》中仅仅介绍了贾政的两个妾,但贾政也是有通房的,因为大户人家的公子在大婚之前,长辈会在他的房中放两个(虚数)屋里人。贾政年轻时“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的规以证路”,而且家中又有这样的规矩,他怎么会守身如玉?收一个两个通房丫头是很理所当然的。可是贾政的通房都哪儿去了呢?书中既然没有出现她们的影子,也没有什么暗示,甚至除了赵姨娘的两个孩子外,没有一个庶子庶女的出现。之只能说明一件事,贾政的那些通房丫头在生下孩子之前,已被打发出去了。其实这也是一种潜规则。大户人家的少爷大婚之前,为了不让未来的少奶奶心里发堵,一般会给少爷婚前所收用的通房丫头或妾一笔钱子嫁掉,以防少爷因为过去的情分而影响与新婚少奶奶的婚姻生活。这也是为什么少爷婚前的通房丫头很少会生下子嗣的原因之一。

后来贾政有了一个周姨娘,估计也是王夫人抬起来的,一生无宠,连一个孩子都没有。再后来贾政又有了一个赵姨娘,而赵姨娘很可能是贾政看上的,贾政与赵姨娘的关系好,直接影响了王夫人与贾政的关系。从此王夫人便于贾政离心离德,一个人躲在小佛堂里吃斋念佛了。

至于贾琏的通房,书中也是没有明确地介绍了她们的归宿,但可以通过王熙凤的陪嫁丫头的命运可以推测。陪嫁丫头的作用是为了帮自己小姐固宠的。当小姐身体情况特殊不能服侍自家姑爷时,陪嫁丫头要为姑爷提供性服务,当姑爷有了新宠时,陪嫁丫头负责拉回姑爷的心。王熙凤有四个陪丫头,但是,只有平儿留在王熙凤身边,王熙凤为了贤名,把平儿抬成通房丫头。其他三个,则是"嫁的嫁,死的死",为什么"嫁的嫁,死的死"呢,这当然是她们动了王熙凤的奶酪,想从王熙凤手里分一杯名叫贾琏的羹而被王熙凤处理的结果。

另外,薛姨妈也是没有庶子庶女的,薛姨爸作为皇上商,不可能没有通房丫头吧,可是,他的通房丫头哪里去了,这也算是间接为王家女子处理少爷婚前通房丫头作为一个证据吧。

王家出来的两代女子都以同样的手段处理了自己老公婚前的通房丫头,做为贾宝玉的婚前枕边人,袭人会有什么结果,与王家血脉相连的薛宝钗会如何处理,这些都不言而喻。更何况薛宝钗身边还站着三个王家出来的姑娘:王夫人,薛姨妈和王熙凤。

一人智短,袭人还是太孤单了


滴翠亭事件预示了薛宝钗会把危害自身利益的袭人处理干净而隐秘。

袭人六岁便被母兄卖到贾府,对贾府里的一切潜规则知道的很清楚,所以她与宝玉云雨之后也及时为自己谋了出路,从王夫人那里领了一句承诺。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袭人向王夫人谏言,王夫人开始把袭人视为心腹,并对袭人许诺:

你如今既说了这样的话,我索性就把他(宝玉)交给你了,好歹留点儿心儿,别叫他糟蹋的身子才好,我自然不辜负你。

王夫人许诺袭人之后,不久便把袭人的关系划归自己,而且将袭人的月钱提为姨娘的二两银子的标准。但是,袭人还是太嫩了,她只考虑到王夫人的这一关,以为只要王夫人认同自己便可高枕无忧了,却忽略了如果金玉良缘成功,她以后的当家主母薛宝钗会如何处置她。也许袭人想到了,却被薛宝钗的外像所蒙蔽了。贾府众人曾经对薛宝钗初来时有一个评价,并且拿薛宝钗与林黛玉做了一个对比:

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们亦多喜与宝钗玩耍。

从这几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宝钗在贾府是多么的得人心,这也许是袭人选择"金玉良缘"而弃"木石前盟”的原因吧,如果是我,我也会选择支持金玉良缘,如果我不知道滴翠亭事件的话。

薛宝钗与王熙凤是表姐妹,处理事情也很有王熙凤之风,杀伐果断,不留后手,不拖泥带水。如王熙凤为了整治贾蓉怂恿贾琏偷娶尤二姐事件,先利用尤二姐的前未婚夫张华状告贾蓉贾琏,之后,又派人追杀张华。而薛宝钗在处理滴翠亭事件中,同样是杀伐果断,滴水不漏。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薛宝钗为了追赶蝴蝶而走到滴翠亭边,偷听到小红、坠儿正在谈论小红丢帕,贾芸拾帕,坠儿传帕的事情,为了避免发现后所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她故意放重脚步,假装追赶黛玉,刚刚来到的样子,并说亲眼见到黛玉在这附近,还假装怀疑二人把黛玉藏了起来,成功的把祸嫁给了林黛玉。薛宝钗这一个“金蝉脱壳”的法子,可以完美的体现她机智聪慧但也淡漠自私的性格,以及她处理事情的快狠准的铁样手段。薛宝钗的性格就是这样:只要你对她没有妨害,她就可以容忍你帮助你。但是你只要你有可能触动她的利益,她就会毫不留情的预防你,打击你,然后早早的把危险消灭在摇篮之中。而这个特点在滴翠亭事件里反映得最为明显。虽然此事在前八十回没有后果,但以曹雪芹的“草灰蛇线,伏脉千里”的写法,很有可能会给林黛玉带来些麻烦的。至于这些麻烦如何解决,则是要看当时的情境了。

其实,从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王家出来的女孩儿,在婚后对待通房丫头小妾姨娘等的手段基本一致,只不过有的比较粗暴而直接,如王夫人和王熙凤,有的比较温和而隐秘,比如薛姨妈和薛宝钗。但是换汤不换药,其结果都是一样的。

袭人是贾宝玉的第一任枕边人,与宝玉感情比较深厚,甚至许多时候,袭人比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影响还大。而薛宝钗呢?因为她时常会劝说贾宝玉读经济文章,走仕途之路,而与贾宝玉的感情渐行渐远。如果薛宝钗成了宝二奶奶,贾宝玉对她也不会有多用心。这种情况下,袭人的存在就是对薛宝钗的一个巨大的威胁。以薛宝钗的小心谨慎,冷静理智,她会允许宝玉疏远自己,亲近小妾吗?王夫人的下场可是在眼前摆着呢!答案当然是不允许,那么处理袭人也是早早晚晚势在必行的事情。

宅斗,袭人还是嫩一点


三,袭人外嫁才是最好的结局。

袭人最后外嫁,做了蒋玉菡的正头妻子,虽然地位低一些,却是袭人最好的结局了。如果袭人不嫁蒋玉菡,周姨娘和平儿就会成为袭人的范本。

周姨娘是贾政的妾,而且很有可能是王夫人为了贤名而抬举的陪嫁丫头。她一生无子,而且无宠。贾政的前半生被王夫人霸占着,因为王夫人是贾政的明媒正娶的嫡妻,而周姨娘只不过是王夫人所利用的工具,卖身契在王夫人手里握着,为了生存,自然是王夫人让干什么干什么,根本不敢有争宠等行为。

贾政的后半生被赵姨娘霸占着。赵姨娘是贾政看上的,贾政终日流连在赵姨娘的房里,此时的周姨娘又已经年老色衰,无力与赵姨娘抗衡。最后周姨娘也只能活成一个无儿无女无宠无依靠的孤独老姨娘而已。

周姨娘如此,平儿何尝不如此。平儿是贾琏的通房丫头,又是王熙凤的陪嫁丫头兼心腹,可是这一切又是怎么换来的呢?是平儿远远地躲开贾琏的求欢,一两年只得与贾琏一两次的欢好,还要被王熙凤说道好十几回,最后还要大闹一场才完事。平儿将来的结果是什么呢? 很有可能如周姨娘一样,到了最后,成了年老色衰,无儿无女无宠无依靠的寂寞老妇。

如果周姨娘和平儿都会有这样的结局,袭人又如何能幸免?袭人比较讲究规矩,懂得上下尊卑,性格又稍软弱,如果真的按照王夫人事先的安排,做了贾宝玉的妾,年纪比宝玉大了两三岁,按照老夫爱少妻的传统,袭人已经失去优势。而且按照规矩,在薛宝钗生下嫡长子之前,袭人是不能怀孕生子的。等到薛宝钗有了嫡长子,说不定袭人已经老了,而且袭人还被贾宝玉踢中过心口,吐过血。少年吐血,年月不长,即使岁月长久,也会成为废人了。也就是说袭人很有可能也是如周姨娘一样生不了孩子的。

王夫人虽有些伪善,薛姨妈虽有些厚黑,薛宝钗虽有些无情,但都不是无恶不作罪不容赦罪大恶极的恶人。她们都有一定的做人底线。况且袭人是宣扬金玉良缘的重要鼓手,也算是为金玉良缘的达成尽了自己所有的努力,所以为袭人安排一个好的结局也是必然的,而把袭人嫁出去,才是最好的结局。

这不是我所愿的

与其在贾府孤独一生,不如嫁给蒋玉菡

许多人以为蒋玉菡是个戏子,身份卑微,甚至有可能洗脸生了子女之后,子女也会生生世世成为戏子,但这一切都是预测。

蒋玉菡是戏子不假,但却是戏子中的佼佼者,他不但颜值高,而且有手段,在忠顺王府和北静王府之间,往来穿梭游刃有余。不但忠顺王爷离不开他,就是北静王爷也曾经把茜罗国女王所进贡的一方冬暖夏凉的帕子赠送给蒋玉菡。可见蒋玉菡在北静王爷那里有多么受宠。

而且蒋玉菡也非常有心计,这从他着意结交一些名门公子便看出一二。而且他早早的有退出演艺界的准备,并且早早的为自己安排了后路,若不是贾宝玉的泄密,他很有可能在紫檀堡安家落户,改名换姓,成为另一个可以行走江湖的自由人了。

袭人嫁给蒋玉菡,中间有着贾宝玉的情分,袭人本身又是贤惠体贴,温柔可人的。而且心思细密,心胸开阔,因儿嫁给蒋玉菡之后,也许会与蒋玉菡两人开辟新的天地。

庚辰眉批曾有“花袭人有始有终”之句,评的是袭人与蒋玉菡夫妇在贾府败落之后,奉养宝玉之事。可见袭人后来的结局要比做贾宝玉的妾强得多。

无心插柳柳成荫


《淮南子·说林训》: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袭人为金玉良缘尽了自己的一份心力,虽然被迫功成身退,但也比"狗烹”“弓藏"的结局要好许多,想来袭人也应该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