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为何宋朝的青楼女子擅长唱词,她们是如何待客的?

宋朝文化的繁荣

《邓广铭序》:“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宋代的文化无论是哲学,史学,自然科学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我们经常说汉唐盛世,但是从文化上来讲,宋朝才是文化的盛世。李白和杜甫的生活如果跟宋朝的文人生活相比的话就是大老粗和文化人相比。整个封建社会中玩得最风雅的,最懂得享受生活的就是宋朝的文人。我们现代人的生活跟宋朝人比起来那不叫生活,我们生下来就死了,太浮躁,不懂得享受生活。电视剧《清平乐》真实地再现了那个令人神往的朝代和时下的民风。

为什么宋朝是文化的盛世?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刚做了皇帝就做了一件名留青史的事情,“杯酒释兵权”让那些武将放弃手中的军权,给了他们一大笔钱,去买房子置地,过逍遥快活的生活去。他再也不想看到五代十国那种乱糟糟的局面。官家重文轻武,说“永远不杀读书人”,为了让当官的互相牵制,又设立了很多监督机构和职位,出现了冗官的局面,降低了办事效率。在边关打仗的大将,凡事要请教官家,需要骑马从边关赶回来,等他传达了边关情况,官家做了决定,仗已经打完了,我方战败。宋朝的战役当中,打胜仗的少之又少,导致宋朝的版图越来越小。宋朝以前

我国古代人民心中只有天下,没有国家。不是说他们不爱国,他们认为整个天下都是中国的。为什么有这种印象呢?因为我们民族当时所处的地理位置,东南是太平洋,西南是喜马拉雅山脉,北边是游牧民族,我们觉得游牧民族文化落后,所以瞧不起他们,这样一来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我们就处于中心位置。古代认为越是中心位置越是文明,所以我们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宋朝以前的人都是说天下怎么怎么样,不说我们国家怎么怎么样。到了宋朝,人们开始有了国家的概念,我们那时常常受到胡人的威胁,开始知道有比我们更强悍的民族了。《中国论》就是出现在宋朝的作品,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写的都是我们国家应该自豪的方面,实则体现出的是一种自卑,我们不再以天下自居了。宋朝需要向胡人进贡,需要俯首称臣。

这么屈辱的朝代,宋词这种如此美妙的文体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这么文雅的宋词与青楼女子有着解不开的关系?

《家庭私有制与国家起源》中有一句话说:“在爱情不自由的时代里,真正的爱情要到婚姻以外去寻找”。

青楼成全了宋词。宋代的青楼,沿用了唐制,分为官妓,营妓,市妓。《醉翁谈录》中有对歌妓居所的描写。“长安平康里,乃诸妓所居之地也”。歌妓分三等,一等歌妓除了歌舞,填词唱曲,舞文弄墨,吟诗作对,权衡时事,应对有度。可谓是才女。二等歌妓丝竹管弦,艳歌妙舞,说白了就是自幼学习音乐的文艺女青年。至于三等的“卑贱凡杂之妓”,在艺术和学术上就没有什么高的造诣了。

下面我们就看看一名宋朝的青楼女子生活如何。小女虫娘,原名张泥泥,祖上是唐代名将,后家道中落,沦为青楼女子。虽然青楼确实会有一些模糊的买卖,但是青楼女子大多数是歌妓,只卖艺。我朝虽然连年吃败仗,但是士大夫有钱,百姓的生活也算富足。所以青楼的生意很好,这里也是士大夫们经常来的地方。小女自幼学习琴棋书画,在闺阁中时不曾学过唱歌跳舞,那被看成是下等人才学的,是供人享乐的。入了青楼,老鸨会请师傅来教,师傅非常严格,如何唱得不好,跳得不美,不让吃饭。师傅说以后有没有饭吃就看填词唱曲的本事了。时下朝堂的礼仪和读书人的讲究也会一并传授。诗词歌赋,礼仪教化一样都不少。想得到读书人的青睐,唱词是必须的技能。士大夫们玩得高雅,每次来喝酒都会叫许多姐妹一起唱词。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会去郊外溪边一起吃饭饮酒。一些不太出名的年轻读书人,也想推荐自己的作品,会写词来让我们唱,我会挑出一些美轮美奂的,在客人喝酒时助兴演唱。青楼何其热闹,很多词都是被我们姐妹唱火了,流传下去的。有时找不到好的作品,我们也会请人来写。当然就是那些读书人,有好多有才的读书人,在走上仕途之前,穷困潦倒,就是靠着给我们写词渡日的。他们自幼读书,满腹经纶,感情细腻,共情能力强。但是除了读书,他们没有其他谋生的本领,也不屑去学,他们认为只有读书做官才是人上人,学一门吃饭的手艺是粗鄙的。当时风气如此,我们也不好说什么。有的人到了五六十岁才走上仕途,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有考取功名。这些读书人虽然感情细腻,但是内心脆弱,在一起的时候,山盟海誓,但是为了仕途,却也能决绝地离开。这些我都见多了。我们虽然是卖艺的,但是也不比那些大家小姐们过得差,出门有车坐,平日生活起居有贴身丫头伺候着。闲来无事的时候,也经常出去逛,我爱吃街上的小吃,蜜饯李子雪花糕,糖渍梅子馅儿的千层酥,划子,炸泥人,旋饼,羊脂韭饼,献糍糕,酸梅汤都是我的最爱。本朝没有宵禁,想吃多晚都行。

我虽然不是头牌,但当下日子过得也算舒坦。外界说我们,攀附权贵,但是一个人一条路,我们也没有其他路可走。我也有过一个情郎,真的是才高八斗,词写得好,很多人请他去写,但是每次考试都不中,我们暗暗互许终身。他为我写了很多词,《木兰花》《征部乐》,词里都是写的他对我的真情实感,我演唱时更是情深意切,使我一时红遍京都。但是因为他科举落地,不得不离开京都,临行前我去送他,看着他的背影,我还记得他曾说要娶我为妾,带我回老家去祭祖,但是这一切都没法实现了。《雨霖铃·寒蝉凄切》是他为我写的最后一首词。我望着他,泪眼婆娑却也拗不过这个命运的枷锁。

宋朝的读书人空有爱国的志向,但是自身孱弱,性格内敛,自诩才高八斗,却总是榜上无名,郁郁不得志。与青楼女子的处境很像,虽然知道青春转瞬即逝但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待到人老珠黄不知后半生该如何渡过。于是彼此惺惺相惜,亲如手足。朝堂上当官人数众多,但是大都没什么事儿做,士大夫们常常无公可办。回到家中,家里的正妻多是家里人给娶的门当户对的大家小姐,由于受到“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影响,家中妻子虽然贤良,但大多无趣,没法与自己产生共情。学富五车却无处施展,自然要找个地方发泄。青楼女子能歌善舞,在填词唱曲上颇有造诣,甚至当时有名的歌妓的学识可与士大夫相比。于是感情细腻,满腹经纶的忧郁男子遇到善解人意又知书达理的解语花,自然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些读书人把自己平生所学都用在写词上了,写的大多是男欢女爱,痴爱之情。读书人写得卖力,歌妓唱得出彩,加上当时“重文轻武”的历史背景和民俗风气,将宋词一度推上了顶峰。使之从“拿不上台面的曲儿”成为既唐诗之后最伟大的文学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