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住什么房子、穿什么衣服都要管,朱元璋太累了!

朱元璋打着“恢复宋朝”的名义建立明朝,却没有继承到宋朝的优点,比如强大的海外贸易,明朝表示“尺板不得出海”。此外明朝还继承了元朝的一些制度,比如廷杖和等级制。古代中国传统政治的基本原则是控制,在明朝的职业世袭制中体现十分明显。朱元璋想通过阶级与社会固化,来达到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与稳定。

明朝实行世界古代历史上最严格的户籍制度,全国每个人的个人信息都被登记在册,每十年全面更新一次。在此基础上实行严格的职业世袭制,小孩子长大以后必须子承父业,不允许随便迁出本地,不允许随便改变职业,改变职业的办法恐怕只能靠积累军功或者考取功名、当上高官。所有百姓必须在本地活动,即使遇上灾荒逃难,也会被当地官府遣送回原籍,按《大明律》治罪,并被要求从事原来的职业。

其实朱元璋是早就想好的,登基称帝不久之后,朱元璋就召集各地的学者到南京,制订各阶层的基本生活准则,包括《洪武礼制》、《大明礼制》、《大明集礼》等。这些礼制的规定现在看来颇有些匪夷所思,比如大明朝的百姓穿什么样的衣服,朱元璋亲自对从皇帝到布衣的衣服样式做了设计,从颜色、样式到图案、袖长,非常细致。

其次规定了全国各阶层的住房居住面积。公侯贵族可以住七间九架的房子,一品、二品可以住五间九架的房子,六品到九品只能住三间七架,百姓住三间五架的房子且不能装饰彩色。生活细节上朱元璋也做了具体的规定,比如二品以上的官员、贵族,才能使用金子制作的酒壶,三品到五品用银做的,百姓只能用锡酒壶。

朱元璋制订的这些规章制度在今天看来有些小题大做、啼笑皆非,连百姓住什么房子、穿什么衣服都要管,可是在朱元璋看来绝对是非常严肃的事情,这不是他个人特殊的癖好,而是关乎大明帝国的命运。通过这些束缚且固化的细节,可以看出来百姓是“顺民”还是“乱民”。看似就是做什么职业、穿什么衣服的小事,实际上朱元璋想让全国百姓明白自己的身份各司其职,礼仪明确、上下分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看到这里感觉朱元璋像个慈祥的老父亲、班主任,帝国事无巨细通通过问,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朱元璋为加强君权废除了丞相,从此开始通宵达旦地批阅奏折、处理国事,平均每天处理批阅奏折200件、处理国事400件。曾经有一个大臣奏折上疏一万多字,通篇在讲三皇五帝、仁义道德,朱元璋非常气急败坏,把这个大臣叫来一阵廷杖伺候。

按照朱元璋每天睡六个小时计算,每两三分钟,朱元璋就得决策一件事情,一万多字的废话确实浪费时间。在不处理国事的这六个小时里,朱元璋得通过锦衣卫监督大臣,看锦衣卫的密报;得去后宫尽一下义务,劳模也不过如此了。要知道朱元璋乞丐出身,饭都吃不上肯定没钱读书,应该是从做和尚开始认字,

参军后刀尖舔血也没有放弃刻苦学习,才有称帝后的种种勤政举措。

从这些现象来看,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做得真是太累了,然而正是朱元璋为了大明王朝如此地鞠躬尽瘁,才让人深深地记住了这位令人敬佩又敬畏的洪武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