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经典“丧句”,不足10字却能俘获人心,写尽人生孤独

1948年,太宰治以《如是我闻》再度震惊文坛,并开始创作《人间失格》

,书成之后,旋即投水自杀,结束了其灿烂多感而又凄美悲凉的一生。

这部遗作,也因此在太宰的作品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认为是作家一生遭遇与心路历程的映射。

史铁生曾说过:“写作者,未必能塑造出真实的他人,写作者只可能塑造真实的自己。”这话用在太宰治身上可谓恰如其分,纵观他的各部作品中那诸多角色,不啻为他自己的无数分身。

你说的世人,不就是你自己吗?

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这是太宰治生平最后的一部作品,纤细的自传体中透露出极致的颓废,毁灭式的绝笔之作。

尽管《人间失格》丧了一本书,但太宰治并没有传递“负面情绪”,可怕的是代入感。让你在经历了类似的情景后,回到书中去感受他,就像和一个你过去的老朋友侃侃而谈。

表面上总是笑脸迎人,暗中则是拼着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才能做出那些艰难万分的决定。

刻意讨好,并不能让事情变好

这本书能够被大家所熟知,是因为“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一句话。

不足10个字,但是却戳中了很多人的心窝。《人间失格》仿佛一种暗号,在一届又一届的年轻人中传递。看《人间失格》的人,丢有着敏感孤独的灵魂,因为这本书写尽人生的孤独。

其实我们不用刻意取悦别人,而是做好自己。因为刻意讨好,并不能让事情变好。

行色匆匆的世间,你我都不特别

日本著名评论家奥野健男曾说:

“无论是喜欢他还是讨厌他,是肯定他还是否定他,太宰的作品总有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太宰笔下生动的描绘都会直逼读者的灵魂,让人无法逃脱。”

所以很多人在读《人间失格》的时候,发现越挣扎,越被束缚。人心冷漠的世界里,你和我都无处遁逃,行色匆匆的人群里,我们并不特别。

《人间失格》究竟是治愈还是致郁?

人间失格从完结到现在,已经有70年的历史了,却在现代社会愈发引起年轻人的共鸣,它具有跨越时空的普世价值的,一千个人中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在这本书中发现了不为人知的自己,它迫使我们自我追问,自我审视。

当光照进黑暗,我们会不会接受光?我想大多数人不会拒绝光明。

当光离开黑暗,我们会不会感到绝望?也许吧,但有人会想办法突破黑暗,而有的人走不出这样的困境。

如何与之抗争?是什么才能带来生的希望?是谁能够治愈灵魂?

再次思考这样的提问,我情不自禁地双手紧握,感受心里洋溢得满满的力量。这股力量,带来一股无穷的上升力,让我不至于陷入绝望的境地。

就是这样一种超越一切的力量,像光一样指引我,呼唤我,教导我应该如何去做,如何对抗黑暗,如何不再恐惧。

《人间失格》这本书中,每个看问题的视角都渗透着孤独感,只是各自孤独的方式不同,这种孤独感并不是来源于无人陪伴,而是来源于对世事的无力。

鲁迅说:精神的洁癖,让像太宰治一样的人容不得半点的伤害,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

夏目漱石说:纵然是漫不经心的人,叩问他们的心灵深处,总能听到悲伤的音色。

《人间失格》是我们不应该错过的一本书,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和功夫去认真品味。同时今天的文章也只是一点点感悟,对于阅读理解这本书,也只能起一个导读的作用。

书还是亲自读的好,别人的终究是二手的。

给大家推荐这本书《人间失格》,四本书只要68元,只要17元就能感受到人生。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商品卡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