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我很久以前投资美股的经历

以前我很喜欢研究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并且在投资美股中不断实践。后来我基本掌握了对上市公司的估值方法,是基于财务数据做计算的,寻找投资机会时会先计算一下股票对应公司的估值,然后看股票价格跟估值间的差距怎么样,这就是评估安全边际。

当时我对IT类企业比较有兴趣,因为自己就是从事IT行业的,就比较关注几家软件开发方面的公司,有留意到印度的一家做软件外包的公司。分析其财务数据很不错,股票价格远低于估值,安全边际足够大,就投入了较大比例的资金,信心十足,记得当时买进时股价是12美元左右。

持有几个月后,有一天晚上美股开市时,这个股票的价格在开盘时从十几美元变成2美元,我当时懵了,心里想是不是交易软件搞错价格了。但经过一番研究才知道是这个公司财务数据造假,导致股票被抛售,甚至被做空,一夜之间缩水幅度之大令人目瞪口呆。我当时资金不多,突遭这样的损失感觉深受打击,可能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开始留意指数方面的投资,也就是买指数ETF,刚开始的出发点是避免个股的这种巨大的波动风险。

我们不是巴菲特,学识、经验和阅历都差得太远,估计巴菲特能从这家公司的财务数据中看出蹊跷来,避免投资它,但我们可能就看不出来。

我现在投资美股都是选择股指ETF,例如标准普尔指数ETF SPY 和纳斯达克指数ETF QQQ,从波动率角度看比个股低很多,更重要的是不用担心踩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股指会定期剔除已经落伍的上市公司,总是保持一个能跟随时代发展的股票组合,这样能有效避免投资到一些夕阳产业的公司导致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