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电影技术与管理培训班10月29日开班

10月29日,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主办的全国农村电影技术与管理培训班在浙江绍兴开班。

本次培训班旨在提高农村电影放映质量和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为进一步做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夯实基础。来自全国各地区的300余名农村电影放映管理技术人员将参加为期四天的系统培训。

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李响以“守正创新 推动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强起来”为主题对参会学员进行了培训,主要从主题放映活动的举办、回传放映数据以及时钟校准三方面进行了讲授。

主题放映活动将被动服务提升为主动服务

主题放映活动作为引导、调控农村电影放映的有效手段,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升农村电影放映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从今年1月起,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在广西百色、江西瑞金、内蒙古乌兰察布和四子王旗、福建闽侯县、山东莘县、河北保定、北京、新疆、青岛等地区陆续举办了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热在基层、热在群众”的主题放映活动。除港澳台外全国31个省、市、区的多个城市、旗县、乡村均举办了多种多样、接地气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公益电影放映活动。

主题放映活动通过农村电影市场首映式、主创人员见面会等方式拉近了电影人和农村观众的距离,活动把《红星照耀中国》《建国大业》《李保国》《十八洞村》等一系列反映党史国史、宣传脱贫攻坚的优秀国产影片更精准地送到乡村、社区,送到农民朋友身边。

及时回传数据 保障有效放映

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影公益服务的标准化,加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行为管理,按照“互联网+监管”的模式,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当前主要采用回传系统对农村电影放映进行监管。

影片的放映数据是管理部门了解放映情况、准确结算的有效依据。因此,建立合理的影片订购及定期回传放映数据的工作机制,并根据偏远地区情况增配远程授权站,才能保障放映数据回传及时有效。放映数据的及时回传对于做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加强和改进农村电影放映服务,让广大农村农民更好地从“看上电影”到“看好电影”进行转变、更好地让农民享受到电影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很多地区的管理部门将数据回传作为管理手段,江西省电影局要求充分利用中宣部数字电影放映数据回传系统加强对各放映单位实际放映场次等情况的监管,定期核查放映场次数据,并作为发放场次补贴的重要依据,切实杜绝“虚报冒领”问题。新疆农村电影发行放映管理服务中心采取对全疆农村院线影片订购、放映进行年度考核的方式进行管理。

时钟校准是基础

回传系统采集的数据是来源于数字电影播放器,并通过影片解码卡将数据回传至中心监管平台。为了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性,避免由于数字电影播放器时钟不准导致回传数据出现偏差,校准时钟十分必要。

今年6月起,由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和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牵头,协同世纪东方、时代今典工作人员前往四川省乐山城区、犍为县、峨边彝族自治县三地进行农村数字电影播放器时钟紊乱问题的测试和调研工作,共计校准设备108台。后续还将陆续在西藏、山西等地区开展时钟校准的测试和调研工作。

目前全国播放器注册总量超过九万台,正常使用的在五万台左右,部分播放器已超过使用年限,严重缺乏日常的检修和维护,这是导致时钟跳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希望各地区院线和放映员通过培训提高对时钟校准问题的重视程度,养成规范放映的良好习惯,切实做到“只要放、就要管”。

摘自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