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故事】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 茼蒿雖好但也有禁忌

新鮮的茼蒿

茼蒿蛋花湯

農曆三四月的揚州,各種新鮮蔬菜上市。散發著淡淡清香的茼蒿也在此時成為農貿市場裡的常客。近來,家住西區的老揚州吳紅英每週都要吃上兩三回茼蒿,烹湯、清炒、煮麵條等等。揚州市中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胡紅霞表示,茼蒿性味甘、辛、平,無毒,有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利腸胃之功效。

清香鮮美

老揚州餐桌上的常客

離開老城區20年,65歲的吳紅英有空還是喜歡騎著電動車去那兒的農貿市場買菜。“蔬菜都是很鮮嫩的,尤其是最近新上市的茼蒿,一棵棵青綠色的,筆直地放在菜攤上。”吳紅英說,茼蒿最經不起擺,早上送到攤位上的,沒準到了下午就一棵棵變彎了,所以要吃那口新鮮的,必須要趕早去買。

苘蒿的烹飪方法很多,吳紅英最常做的是茼蒿蛋花湯。“小蔥、白蘑菇先下鍋清炒,擱水燒開,再放茼蒿,撒鹽再燒開,最後澆上蛋液,前後不到六七分鐘,一鍋散發著清香的湯就上桌了。”

老揚州張鍾玉說,他家裡最常做的則是茼蒿菜飯。“將茼蒿洗淨切碎,鍋內放入菜油,加生薑米少許提味,煸透加鹽,爾後將淘洗好的大米倒入其中攪拌至勻……”張鍾玉說,過去油水少,家家常備點豬油,如用豬油拌菜飯,口味更香。但現在講究飲食健康,豬油大多不吃了。剛出鍋的茼蒿菜飯,佐以辣椒醬當是不錯的選擇。

70歲的王成蘭住在老城區,擅烹飪。她說,茼蒿分兩種,一種是細長掐根的,做湯、下面,要在起鍋前三五分鐘放,另一種則是矮而肥常帶根的,這種最好清炒個半成熟,再放一塊嫩豆腐烀一下,最後再撒點蒜泥,“好吃下飯,有營養。”

烹法眾多

文化名人筆下留美名

茼蒿,不僅時常出現在老百姓的餐桌上,在一些文化名人的筆下,也有其重要的印記。90多歲的揚州地方文化名人朱江曾在一篇記錄著名畫家吳硯耕“以菊花入饌”的文章中,特地提到老畫家做的味道獨特的爛麵餅。

他說:“令人稱奇的是,硯耕畫師以茼蒿做餡心,拌以蟹黃、蝦仁剁成的肉泥,加以佐料而成。其中的要訣,茼蒿要上選,摘揀洗盡,再用開水燙過,使之陰乾,而後切碎調拌即可……有一種鬆軟味美、獨到好處的滋味,雖不至於口頰留香不絕,但也能撩人鄉思,久久不能忘懷。”

揚大旅遊烹飪學院學者陳忠明則專門寫了一篇《茼蒿肉圓湯》的文章。“茼蒿肉圓湯,揚州又叫茼蒿圓汆湯。揚州人家烹調個茼蒿肉圓湯,青青的茼蒿,搭配白嫩的肉圓,翠綠、鮮嫩一直美到心裡,沒有絲毫油膩感覺。”

陳忠明在文章裡特地提到小說《紅樓夢》第六十一回有“葷炒蒿子稈兒”——晴雯要吃蒿子稈兒,柳廚娘便忙著問肉炒還是雞炒。“這蒿子稈兒就是茼蒿的莖。茼蒿涼拌、制湯為夏日的最好最清爽的家常菜。茼蒿菜粥、茼蒿麵條、茼蒿燒賣、茼蒿魚圓湯都是揚州人家的老吃刮。”

功效獨特

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

別瞧茼蒿是尋常不過的蔬菜,在中醫的眼裡,它可是功效獨特的中藥。

胡紅霞介紹,茼蒿又稱為蒿子稈,蓬蒿菜,春菊等,莖葉嫩時可食,也可入藥,是我國一種土生土長的蔬菜。“具有蒿之清氣、菊之甘香,口感爽口清甜,在古代是一道宮廷菜餚,也被稱為皇帝菜。”

胡紅霞說,古醫書中對茼蒿的功效早有記載。《本經逢原》載:“茼蒿氣濁,能助相火。禹錫言多食動風氣,燻人心,令人氣滿。”《千金》載:“言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利腸胃者,是指素稟火衰而言,若腎氣本旺,不無助火之患。”

據介紹,茼蒿性味甘、辛、平,無毒,有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利腸胃的功效。常吃茼蒿,對咳嗽痰多、脾胃不和、記憶力減退、習慣性便秘均有較好的療效。而當茼蒿與肉、蛋等共炒時,則可提高其維生素A的吸收率。將茼蒿炒一下,拌上芝麻油、味精、精鹽,清淡可口,最適合冠心病、高血壓病人食用。

【特別提醒】

茼蒿也有禁忌

胡紅霞提醒,茼蒿雖無副作用,也有其禁忌。“茼蒿和柿子、草魚相剋,不能同食,容易傷胃。茼蒿辛香滑利,脾虛洩瀉者不宜多食。一次性不宜過量食用,容易上火。”

■通訊員 湯紅芳 記者 張慶萍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