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贊同嗎,為什麼?

一路一路一路


贊同。

首先,在相同的圈子裡的人才有共同的話題,也能長久的相處下去。比如,一個大學畢業的人,與之相處的大部分都是差不多學歷的,而初中學歷的,也會有他們自己的交際圈。這裡沒有搞學歷歧視的意思。只想說,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圈子,即使兩個圈子的人有交往,但是,總覺得不會長久。或許,有人會說,自己就不一樣,但是我看到的現象絕大數是這樣。

其次,相似的人會互相吸引。而同一個圈子的人會互相影響。拿我自己的經歷來說,學習好的人會更喜歡學習好的人,渴望更優秀的人往往會接觸更多優秀的人,溫暖的人遇到的也會是溫暖的人。如果跟一個沒有相似點的人相處,處在一個不一樣的群體裡,自己會覺得不舒服。最終,還是會找相似的人。因為,在價值,追求上,在行動上會更相似。相似的人會自然而然的聚在一起,之後會互相影響,使之更相似。

這或許就是為什麼從小到大,總有人會跟你說,“不要跟誰誰玩,要跟誰誰做朋友”。因為,你真的會受環境的影響,群體的力量是強大的。跟優秀的人在一起,會更優秀;跟善良的人在一起,因為你也善良。

其實,人和人都是有差別,因為差別,我們成了不一樣的團體;也因為差別存在,有些人才會努力去向自己仰望的那類人靠近。好像,我們一直都是這樣。



漫漫談日本


這種說法似對作對,為什麼呢?對於物體來說應該是對的,物體若不分類就不清不楚魚目混珠了。只有物類清楚有條不紊,這樣才使人醒目可觀,令人精神神奕,提高工作成効。對於人群來說,不能以群而分。只可以說不同技術的人,按工種按技術分開,便以發揮個人的特長,這樣可以提高工作効益。不分青紅皂白,亂分一起,各自的特長不能發揮,誤工誤事,所以要因人制宜,各盡其能,各取所需。人不能以群而分。


孫北旺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Simplified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Traditional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Similar things group together, similar people fit together (idiom);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語源自《周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意思是指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現代雖然多用來比喻壞人和壞人常在一起,原意卻類似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可以用來比喻志向與個性相同的人才能平和地長居在一起。細思之,「道不同不相為謀」,因此,「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一個理所當然的結果。

🎴一個人有甚麼樣的朋友,直接反映著他的為人。要瞭解一個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就足夠了,從中可以看到他的價值取向。

🎴儒教始祖孔子非常看重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朋友的作用,孔子教育自己的學生要交好的朋友,不要結交不好的朋友。他說,這個世界上對自己有幫助的有三種好朋友,就是所謂「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諒、友多聞。也就是說,與那些正直的人、能體諒人的人、見聞廣博的人交朋友,自己就會受益無窮。通過對一個人交甚麼樣的朋友,以及對朋友的態度如何的觀察,也就足以判斷其人的好壞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古人的這種識人的方法,對於現代人來說,無疑也是值得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