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肃州区:百姓纪事 冬梅向暖迎春放

银达镇谭家堡村有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她37年的人生岁月里,经历了无数我们难以想象的苦难,她就是李冬梅。然而她并没有被接踵而至的逆境挫败,选择了乐观、坚强、坚持到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体味李冬梅用她那朴素平凡却执着坚定的行动,向我们诠释百折不挠、敬老爱亲的孝德风范。

距银达镇谭家堡村不远的一处养殖厂的施工场地,李冬梅正在为工人们做饭,虽然挣得不多,但是她依然很珍惜这份离家较近的工作。手脚麻利的她做好饭之后又急匆匆地赶回了家里,开始为家人张罗午饭。

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里,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所承担的责任远远要比我们看到的多。

李冬梅出生后不到三个月,父母就抛下她外出务工,自此杳无音讯。父母真实地将她带来这个世界,却又倏尔离她远去,留给她的只有一个不真切的剪影。

童年缺少父母的陪伴给李冬梅留下了一生的遗憾,但将她抚养长大的爷爷奶奶和二伯父却给予了她无私的爱。

李冬梅10岁时爷爷患肺癌离世,奶奶生病后二伯父从城里回来了,家里断了经济来源,生活更拮据了。李冬梅小学毕业就辗转四处打工挣钱,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

不管是家庭还是社会,李冬梅都深入骨髓般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不易,然而生活并不仅仅只有苦,在建筑队打工时经人介绍,李冬梅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吴国华。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2012年,夫妻俩用积蓄和向亲友借的钱,筹资修好了宽敞明亮的新居。正当李冬梅以为可以过上苦尽甘来的日子时,一场意想不到的梦魇悄然来临。2014年,经历持续性胃部不适后,吴国华被确诊罹患胃癌。

看着被病魔折磨、身体虚弱的丈夫,李冬梅痛苦难忍,她下决心一定要治好丈夫的病。李冬梅东奔西走,问亲戚朋友凑足了十几万的手术化疗费用。沉甸甸的债务把她原本单薄的肩膀压得更加弱不禁风。

面对仿佛是在刻意刁难她的命运,李冬梅也有过愤懑不公和悲痛绝望。但是冷静后,触到生活暗礁的她没有就此沉沦和放手,而是当机立断将负面情绪化为接受现实、迎面而上的勇气。从酒泉到兰州,从市级医院到省级医院,李冬梅一边陪丈夫问诊化疗,一边抽时间在当地打零工还债。

经过李冬梅无微不至的照料,吴国华的病情稳定了下来,身体渐渐好转,但是直到现在也还是不能干重活,李冬梅就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家。年迈的二伯父腿脚不灵便,李冬梅就耐心搀扶,像对待亲生父亲一样悉心照料;两个上学的女儿住校,李冬梅就在团聚的时候抽空为她们辅导作业;家人不吃辣,李冬梅就烧出清淡可口的饭菜,在她妥帖细致的安排下,日子终于如过去那样渐渐平静,有滋有味。

李冬梅自强不息、孝老爱亲的事迹在邻里间引起了极大震动。初心不渝,孝老爱幼,琴瑟和鸣,孝德文化就像一缕缕清风拂过人们面庞,也如丝丝细雨滋润着这块土地。

在大家的一致推荐下,李冬梅当选了谭家堡村一组妇女小组组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三八”妇女节文艺汇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等一系列需要出力上心的事情中都有她活跃的身影。2019年是李冬梅历时数年还清债务的终点,也是她被银达镇党委评为第二届“最美银达人”的高光时刻。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从小家一路奋战到大家,可以说李冬梅的前半生经历了无数人辛酸苦辣、五味陈杂的一生,强者想办法,弱者想借口,即使天大的困难遇事不言弃、不放弃,照样可以活出逆袭者最精彩的姿态。

李冬梅(左一)

谁说女子不如男,李冬梅既是孝女慈母,又是无坚不摧的顶梁柱。今年三月,李冬梅家被评为酒泉市“最美孝老爱亲家庭”,她的故事中所传递的孝爱无价真情浓,不仅延续了好家风好家训,也让我们切身感受到磨难其实都是强者的垫脚石。狂风暴雨终将过去,而李冬梅也会珍惜雨后迟来的彩虹,历经坎坷,仍怀初心热爱生活,认真经营生活,不负光风霁月好时光。(来源:肃州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