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汉奸之一:盗孙中山肝脏,在监狱耍太极,连中5枪还能回头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杜甫的这首《垂老别》一语道破了尸横遍野的惨烈战事。然而烽火连天烧毁的是百姓的家园,打破的是统治者的山河版图,战争从来不会允许任何人袖手旁观。

近代中国也是如此,长期处在闭关锁国下的国人在面临列强精钢铁炮的肆意屠戮时毫无还击之力,但此时大敞的国门也无疑增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很多仁人志士也在为挽救中国于水火而努力。

然而尽管有许多国人致力在枪林弹雨中找寻新的出路,诺大的中国终归还是有害群之马的出现,汉奸的嘴脸在此时一览无余。

说起近代中国最令人生厌的汉奸,汪精卫必然是榜上有名,一位最初满怀热忱的年轻人在日寇的步步诱导下走上了通敌卖国的不归之途,不免令人唏嘘厌恶;但汪精卫对革命的叛逃少不了手下“亲日派”的游说,在这之中有三个和他一样人人喊打的“走狗”,他们就是被称为“汪伪三大汉奸”的陈公博、周佛海和褚民谊,不同于游走在各个党派间摇摆不定的陈公博,也不同于“双料卧底”周佛海,褚民谊即便是“汉奸”之路都显得极为迥异。

一.“裙带”政治下的汉奸管家

与其说褚民谊是汉奸走狗,后人更常将他定义为汪精卫的“管家”,同为“汉奸阵营”的陈公博和周佛海在叛逃这条路上一直走的是轰轰烈烈,但褚民谊则是在革命伊始就认定了汪精卫,并且一直勤勤恳恳地做着自己的事。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比起另外两位,褚民谊与汪精卫之间多了一层“连襟”的纽带。

褚民谊,浙江吴兴人,他的父亲褚吉田是当地著名的医生,受父亲的影响,1903年年仅19岁的褚民谊前往日本求学,并在此后不久前往法国攻读医学博士,也正是在法国的这段时间让他结识了因革命受挫沉浮欧洲的汪精卫,在汪精卫和妻子陈璧君的牵线下,褚民谊迎娶了陈璧君母亲的养女陈舜贞,自此和汪精卫成为了同一根儿绳子上的蚂蚱。

学成归国的褚民谊在姐夫汪精卫的影响下加入了国民政府,摇身一变当起了汪伪政府的外交部长,但实际上身为“要员”的褚民谊并不热衷革命,因此今人仍旧认为汪精卫之所以会留一个专业不对口的非革命家在身边属实是看中了褚民谊的“忠”,1935年11月,汪精卫遇刺,不久后便出国养伤,褚民谊眼见身后的大靠山出走,便一同辞职卸任。

两年后,抗战全面爆发,同年汪精卫也暴露了亲日投敌的野心,在夫人陈璧君和“走狗”周佛海的劝说下,打定了“亲日”的念头,大肆宣扬“主和”的理念,而褚民谊也在汪精卫的拉拢下参与了“亲日”活动,并出任国民政府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