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改造大脑》:四肢发达,头脑更聪明


周末这么美丽,为何要下雨?


明天后天都是不适合出门的天气,在家干点什么好呢?


追剧、看书、玩游戏,感觉都还过得去。


BUT,运动还是要继续啊!


毕竟,3月不减肥,5月徒伤悲,6月徒伤悲,7月徒伤悲……



这周在看《运动改造大脑》,虽然老早前就在樊登APP听过这本书了,看起来虽然有些累,一堆科学实验什么的,不过还是蛮有收获的。


这周只看了两本书,一本是《富爸爸穷爸爸》,这本《运动改造大脑》还木有看完,所以只能给出一丢丢分享。


废话不说,看正文:


01.运动让大脑保持最佳状态


毕业之后,不知年岁,一旦坐班,肩颈全废,过劳肥、心里累。


就说我自己,上班以后,运动这个词变得遥远,不仅两年长了10斤肉,就连脑子也没以前够用了。


疫情后刚复工那会,在家无聊,开始跳郑多燕,虽然比较累,感觉也没瘦,但是精神状态确实好了一些。


可惜的是,上班不过两周,旧态复萌,懒得动了。


上周开始觉得每天下班后很是疲惫,工作量没变,状态差了,最好的解释就是:身体素质下降了。


为了重拾年初减肥的雄心壮志,我捧起了书本……


先给自己一个非运动不可的理由,在要放弃的时候就少一些借口。


翻开了《运动改造大脑》,信了这个邪:



运动不仅锻炼身体,也锻炼大脑。


欧,还有这等好事?


我聪明的大脑瓜还能再聪明一点?


仿佛预见了灿烂光辉的未来: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现实点也行:瘦个10来斤,能穿露脐装,烫个大波浪,工资收入翻一番…… 总之,我要运动!聪明的大脑瓜和性感的小身材,全都要! 虽然,这本书讲了很多人尽皆知的道理,Eg:你运动了30分钟再去背单词,效果会很好。 BUT,书中解释了为什么: “运动会产生一种优质的蛋白质,经由血管输送到大脑,就是大脑的优质肥料。” 02.大脑具有可塑性:用进废退 小时候上自然课,老师告诉我们:

大脑像是机器,越用越灵活,不用就要生锈了。 我们都知道大脑很灵活,而在神经学家的术语中,则称为具有可塑性。 达尔文说:学习是我们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的生存手段。
而在大脑的微环境中,这意味着在大脑细胞之间会建立新连接以传递信息。

大脑是一种有适应能力的器官,就像可以通过举杠铃来锻炼肌肉一样,输入大量信息也可以塑造我们的大脑。 越是频繁使用大脑,它的适应力就越强。 正是因为大脑具有可塑性,我们“运动改造大脑”的理论才有了落脚的地基。 03.运动平衡大脑 举个什么例子好呢? 就好像是一片碧绿的大草原,有羊群,也有草原狼。

狼的数量过多,羊就活不下去,没有食物的狼也没活路。
而狼少了,羊多了,草就被吃完了,生态被破坏,羊自己也活不下去。

这片草原的植物、动物是不是能欣欣向荣,需要一种微妙的平衡。 我们的大脑也是一个微系统。 谷氨酸盐刺激神经冲动,γ氨基丁酸抑制冲动。 除此之外,还有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调节。 不是多或者少的简单关系,而是需要一种微妙的平衡,可能比我提到的草原生态系统还要复杂。 而运动会起到一个调节大脑平衡的作用。
运动让我们的大脑微系统更加健康、灵活!
运动让我们的思维效率更高,脑瓜子更聪明!
在书中提到学校,把新型体育课放在最难的自然学科之前,有效了提高学生们那门课的学习效率。 So,想变聪明,就赶紧运动起来! 这本书讲的内容还是比较实用的。
比如,我原来跑步的时候常常坚持不下去,因为给自己定了一个距离:5公里。 在这本书的开头,关于内伯维尔初高中的老师们在体育课的新发现,也给我打开了一扇门。 运动,不是竞技。 同样5公里,有人跑得又轻松又快速,有的人可能一大半的路途是拖着走的,但是这不重要。

科学的方法是看平均心率,知道我们在全程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所以,运动的时候不要过分在意数据,尤其是刷步数、刷圈数、刷配速,数据化的世界往往掩盖了个体的差异。
运动的初衷并非攀比,而是成就更好的自己,不是吗? 以上是看这本书的一些感悟。 推荐正在运动或者计划要运动的朋友们看看。
这本书里面的一些理论还是非常科学实用的。 提前祝朋友们周末愉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