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韩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故事有多传奇

善,不一定有善报,好人,也不一定得善终。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痴心错付,有多少忠臣枉死在昏君的刀下,又有多少良将信错了人。如果他们还活着,这世界又将是怎样一番景象?今天我们就说说韩信。

人物生平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一说淮阴区 )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刘邦彭城兵败后,韩信破楚军于京、索间,先后平定魏,代,赵,燕四国,东击齐,南灭楚于垓下,名闻海内,威震天下,被封为楚王。后因功高震主,在公元前196年被吕后诛杀。

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

胯下之辱

韩信,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年少时父母双亡,家道贫寒,却刻苦读书,熟演兵法,怀安邦定国之抱负。苦于生计无着,有时也到淮水边上钓鱼换钱,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天,有一个市井无赖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素有大志,那时杀人也要报官偿命,能够随便杀人吗?韩信心无所动,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无赖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此事为"胯下之辱"。

除之而后快

韩信为汉家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否是韩信他功高盖主,成为了大汉的心腹大患了,不除不行了。但是要说韩信有反骨的话也不太合理,当时韩信有兵有权的时候不反,反而等到后来无兵无权的时候造反,以韩信的思维怎么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主要关键还是汉王的疑心太重,毕竟韩信虽然有将兵之才,但锋芒毕露,不知藏锋。而高祖又是多疑之人,加之吕后阴鸷,所以在他们眼里韩信无疑成为了大汉稳定的最大的隐患,所以必要除之而后快。

刘邦所说在先,又有三不死的免死牌在手,要杀他也是难上加难,为此他们夫妇可是费了一番心思。最后韩信就被吕后召进宫,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又不见君王。不用刀不用绳的被一群宫女用棒子打死了。韩信之名已无需赘述,韩信之功,可谓建立大汉天下的第一大功臣,刘邦曾加封三齐王,并特例准许韩信三不死。为何这样却还是被杀了呢。所谓三不死即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这可谓是最大的免死金牌了。即便这样,他还是死的屈辱、窝囊,最后被吕后诱骗至宫中被宫女活活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