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汪鋒赴任(連載三十二)

去年深秋時節,從西安回商洛時,從藍田玉山下高速,拐向九間房鎮街子村,拜謁了汪鋒故居紀念館。

汪老是1998年12月逝世的,他離開我們整整20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彷彿就在眼前。

對汪老,我是有著深深的感情的。在從事黨史工作期間,我曾多次拜訪過汪老,受到熱情的關懷與支持。有幾次進京,都是汪老給安排的住處。在中直招待所,在官園招待所,汪老都專程去看望我們。我去過中南海汪老的辦公室,去過汪老家裡。有一次我和趙凌雲同志趕大早去汪老家送材料,汪老正吃早餐,就叫工作人員給我們也一人來了一份煎雞蛋和牛奶。還有一次我們去時,汪老正在客廳和一人說話。那人走後,我們彙報完工作上的事,趙凌雲說:請汪老給我們寫幅字吧。汪老說:你剛才怎麼不說!剛才在這兒的那是啟功先生。你要早說我就讓他給你們寫了!汪老給我寫了四個大字:藝苑無涯。大概是因為我還是個文藝小青年吧。那是1987年的事。那時,汪老已是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級的領導人了,而我,只不過是個小小的基層黨史工作幹部。從這件小事上,足可見汪老寬厚仁愛的性情。

最後一次見汪老,是在西安索菲特人民大廈。那也是汪老最後一次回陝西,特意要見商洛黨史研究室的同志。那時他的反應已有點遲頓,談話只是隨著自己的節奏往下講。我們進去後,他和我們一一握手,還指著我說:這個年輕人,我記得。到家裡去過幾次。這令我十分感動。

汪老與商洛有著不解之緣。1933年他代理紅26軍政委時曾和劉志丹、吳岱峰等人率部轉戰到商縣、洛南秦嶺沿線;1935年,為營救地下黨員張漢民,他受中共上海中央局的派遣,來到商洛,跟隨紅25軍直到陝北;抗戰時期,任中共關中地委和陝西省工委書記期間,他一直分管陝南工作,商洛工委和陝南遊擊隊,還有地下交通站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是他一手培育與安排的;中原突圍北路主力部隊到陝南後,在與陝南遊擊隊共同創建豫鄂陝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中央派他來擔任黨、政、軍主要領導職務,領導根據地的鬥爭;1947年解放戰爭大反攻時,他任陳謝大軍前委委員兼西北民主聯軍第38軍政委,率部南渡黃河,解放豫西,挺進陝南;1948年6月,任陝南區黨委書記、第19軍政委,直接領導和指導了商洛人民的解放事業。解放後,他更是為商洛老區的建設和政策落實工作傾注了極大的感情和心血。

汪老的革命經歷十分豐富。這裡就單說受命赴商洛主持豫鄂陝邊區全面工作這一段。

突圍部隊北路主力歷經千難萬險,於7月15日全部渡過丹江,根據中央的指示,與陝南遊擊隊鞏德芳部會合,分散於豫鄂陝邊區10餘縣,創造革命根據地。中原局最先向中央提出的方案是359旅留陝南,由王震擔任豫鄂陝邊區主要領導。但由於王震率359旅在胡宗南主力軍圍追堵截之下,已經西去甚遠,難以回頭。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開闢和堅持根據地的工作,中原局電報中央,要求陝西省工委派負責人到陝南來。時任中共陝西省工委書記的汪鋒便臨危受命,帶西北局和陝西工委幹部胡達明、王知德等5名同志,8月10日從旬邑縣馬欄動身,化裝前往商洛。汪鋒化裝成國民黨駐榆林一帶22軍高桂滋部少將副軍長,胡達明、王知德化裝成隨行副官,李彥等三位同志化裝為馬弁。經過艱難曲折,通過關中平原。在沿途地下黨的掩護下,終於到達了指定的聯絡地點秦嶺山麓藍田縣東區黃沙嶺。

因原定來接應的部隊未到,他們便決定先在這個地方開展工作。很快就組織起一支70餘人的藍田游擊隊,在許家廟以東、灞龍廟以西山地開展話動。

胡宗南部發覺汪鋒秘密通過關中,欲往陝南會合李先念部,除派出特務沿途搜捕外,還派兵毀其家園。汪鋒家三間破房及傢什被毀,幾畝薄田亦被充“公”,父親流落他鄉討飯度日。汪鋒當時正在黃沙嶺三峰山的破廟裡等待陝南遊擊隊的接應,聞訊後憤而在牆壁上題寫了《途中聞家被焚》一詩:

赴任途中隱故鄉,

家園被毀仇恨藏。

烏雲籠罩興妖魅,

浩氣橫眉驅虎狼。

頭伏隱名踏渭水,

中秋討賊跨洛商。

丹江兩岸飄紅旗,

華嶽山邊征戰忙。

9月7日,陝南遊擊隊獨立大隊副大隊長劉兆英按聯絡的時間、地點和暗號帶著200多人前來接應。劉兆英在陝北時曾做過汪鋒的警衛員。見到老首長,十分高興。汪鋒決定留王知德在此就地堅持開闢藍(田)洛(南)地區的工作,然後同劉兆英翻秦嶺進南山,途中在商縣玉河聽取了麻街地下黨支部書記李世華關於掩護中央委員、中局代書記兼軍區政委鄭位三和中央候補委員、中原局組織部部長陳少敬等人的工作彙報。為了加強麻街地下交通站的工作,決定留李彥在此,任黨支部副書記。

9月10日夜,汪鋒一行從劉家原雙洞子渡過丹江,9月11日在鞏德芳同志親自接應下,到達今丹鳳縣大峪溝封地溝,住在西溝老院游擊隊交通員李明章(小名高娃子)家。這裡由流嶺東連深山要道花園嶺直下竹林關,西去順嶺可指商縣;站在流嶺上北可俯視丹江,南可顧中村、銀花,嶺高山大,可守可退,是一小塊理想的遊擊根據地。鞏德芳在這裡威望很高。汪鋒到達的當天,高娃子正給孫子做“滿月”,把他們作貴客招待。鞏德芳當即派人給當時正在寺坪的李先念送信。第二天,李先念、任質斌、文建武等中原部隊領導同志來到封地溝,會見汪鋒一行。

此時,豫鄂陝邊區組建工作已基術就緒。在中原局和中原軍區的主持下,已建立了四個地委和軍分區,10多個縣委和政府。這些都是李先念同志親自指揮創建的。

汪鋒彙報了陝西省工委和陝南的工作,任質斌同忘介紹了在陝南創建邊區的情況。根據中央關於豫鄂陝邊區幹部配備的批示,決定馬上籌備召開邊區黨委會,宣佈邊區黨委成立。

高娃子的五間大房就成為邊區黨委的辦公地點。中間三間房內掛上地圖,借來桌凳,就開始辦公。鞏德芳管交通接應和後勤供應工作。他從丹江川道請來廚師,讓游擊隊送來大米和蔬菜,為大會準備了豐盛的商州十三花宴席,也為大會增添了喜慶的氣氛。

邊區黨委辦公所在的西溝老院,十數戶民房沿坡勢而立。高娃子的房子在坡跟小溪邊。門口是一個打穀場,場面被溪邊生長的幾株柿子樹覆蓋著。樹上紅葉片片,果實累累。9月24日,邊區黨委擴大會就在這個秋色如畫的山村屋場召開。會上,李先念宣佈豫鄂陝邊區黨委和軍區正式成立,汪鋒性黨委書記兼軍區政委,文建武任司令員,陳先瑞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方正平任副政委,張樹才任政治部主任,夏農苔為政治部副主任,魏國運為參謀處長。李先念在講話中闡述了中原突圍的重大勝利,講述了創建豫鄂陝邊區的經過和現狀,要求中原部隊要放下包袱,克服北歸思想,服從命令,紮根陝南建立根據地。還特別要求中原部隊指戰員要尊重鞏德勞等地方游擊隊幹部。汪鋒在會上講了中央電報的指示精神,要求地方幹部學習中原部隊的革命精神,團結奮鬥,在鬥爭衝發展和壯大革命武裝,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發展和建設根據地。

陳先瑞率突圍到武當面地區的二縱第15旅部隊1000餘人渡漢水進入陝南後,在西南部的長安、柞水、鎮安、旬陽一線開闢建立了第五分區。陳先瑞到丹鳳蔡川上莊坪,參加豫鄂陝邊區的重要領導工作。主要領導人到齊,汪鋒於10月上旬在上莊坪主持召開了邊區黨委會議,傳達了李先念和中原局其他領導人離開根據地時的指示。黨委會議認真進行了討論,確定和調整了各分區領導成員,以加強領導。並就成立豫鄂陝邊區行政公暑與各專署專員之配備等問題電報中央。10月19日,中共中央電覆批准成立豫鄂陝行政公署,以汪鋒兼主任,陳守一為秘書長。同意其他專署專員、副專員之配備。

豫鄂陝革命根據地就此進入了一個全面開花的建設與發展階段。

編 輯:孫常飛

責任編輯:米子揚

編 審:楊 森

主 編:張志宏

微信:slrb_xmt

郵箱:sxsslzc@163.com

商洛日報APP:右下角“我的”投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