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幼儿教育的10个差异,必须直面和改变的不足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因为战争的透支以及战败后受到的限制,国力降低到了一个冰点。可是短短的几十年,日本的整体实力又变得极为强大。日本人的秘诀就是教育,战后的日本几乎把所有的资源和金钱都投入到了下一代的教育培养上,当这一代人长大的时候,也就是日本得到复苏的时候。

而且,日本人非常重视幼儿教育,在幼儿教育的理念和做法上有其独到之处。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我们跟日本的幼儿教育差距在哪里。

1、从小的条理性培养:

日本的幼儿园从办理入园手续的第一天起,就会要求妈妈们准备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包。包括书包(统一)、装毛毯的包、装餐具的包、餐具盒、装衣服的包、装备换衣服的包、装换下来衣服的包、装鞋子的包等等,而且对于各种用途的包的尺寸都有相应的要求。进入幼儿园后,对物品的分门别类,收纳都由孩子自己完成,用不了多久,孩子们都能够熟练的对自己的物品进行分门别类和整理放置了。

整理自己的东西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中国的父母却基本都是家长代劳了。在中国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孩子还太小,这些事情做不好,做得慢,所以还不如大人帮他完成了。可是恰恰是这样的“代劳”严重阻碍了孩子自己学习成长的道路。

2、接送孩子:

日本家长到幼儿园接送孩子,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手里一律空着。上一节所提到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包都必须由孩子们自己肩背着手拿着,而且还都跑得飞快。就连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儿园也不例外,就算是下雨天也是孩子自己举伞和拿包。

在中国,接送孩子都是家长们抢着帮孩子拿包,不但要拿包,还得喂吃的,下雨了或是有太阳还要帮孩子打伞,是因为我们的家长爱孩子更多?日本的家长不疼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拿,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这也许是日本的教育理念中想要对孩子传递的吧。

3、穿衣服、脱衣服:

日本的妈妈在孩子脱换衣服时,只是站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会伸手帮忙,对于2~3岁的孩子,每天都要重复那么一套换衣程序,日本的幼儿园就是通过穿衣换衣,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每天到幼儿园后,换衣服、放联系手册、挂手绢等全部由孩子自己完成,从两三岁开始的训练,让孩子们养成有条不紊做事情的习惯。自理能力很强。

中国的孩子在父母眼里就是读书的机器,考好分数就好,生活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行了,觉得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操心是对孩子的好。造就了许多的“高分低能儿”,甚至到了十几岁了都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

4、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

在日本,你常常能看到幼儿园运动会上,1岁不到的孩子哭着拼命向前爬,父母绝不会上去帮忙。而且日本的幼儿园运动会,只有团体成绩,没有个人奖励,所以最终只有胜利的团队,没有胜利的个人。强调每个孩子参与集体荣誉,不进行个人的相互对比。

而在中国,别说参加运动会,孩子就算走路跌倒了,大多数家长都会紧张得不得了。在学校里,孩子都在与其他同学进行对比。回到家里最经常听到就是:你怎么都不如人家小明……这一类的话。不但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而且会让孩子对于比自己好的同学产生疏远。他们还怎么学会团结协作这个词。

5、混班教育:

在日本的幼儿园,早上9:30之前,下午3:30以后,全园的孩子都放在一起玩,院子里,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玩得很疯狂。孩子们真正能体会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觉,成长感特别明显。

中国的家长更喜欢“小班制”的教育方式,不希望其他的孩子“影响”到自己孩子的学习。其实,这样的想法,也直接的阻断了孩子们融入别人的机会。走入社会时,会更加的难适应。

6、教育孩子“笑”和“感谢”

日本的幼儿园似乎完全不重视孩子们的知识教育,孩子们没有课本,只有每月一册的绘本。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完全没有数学、绘画、音乐这些项目,更别说英语、奥数了。

他们幼儿园最重要的是——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还教什么?还教学会说谢谢。

在中国,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任务在小编看来已经是不堪重负。识字拼音、英语、奥数、钢琴、舞蹈,数不胜数,快上小学了还得来个什么幼小衔接。孩子们连快乐都快没有了,更别提见到人能笑眯眯了。

7、“食育”

日本重视“食育”,提倡细嚼慢咽。在“食育”中,“丰富的心灵”是重要的一环,它包括“快乐的进食过程”、“感谢的心”和“参与意识”,不仅要教孩子正确地吃,还要从吃中体会出感恩、环保和节俭的内涵来。

吃饭之前孩子们都要说一句“我开动了”,吃完饭之后,会说“谢谢款待”。这样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态。

在中国,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的老师都恨不得孩子吃饭动作快一点,至于吃饭过程中的各种礼节教育就更无从谈起了。大多幼儿园年龄段的孩子都还要家长追着喂饭。挑食、好的东西先紧着孩子吃、边吃饭连看电视等等现象我们身边实在是太多了。

8、通过断食的方法培养自控力

日本有着非常久远的断食文化,在日本,除了备孕、减肥、有慢性疾病的人会断食以外,有健康意识的中产阶层,也会定期奔赴坐落在风景区的断食疗法机构,排毒疗养,调节身心,连孩子也一起去。

虽然断食排毒不会饿,但是孩子要忍住馋,就很不容易。日本人认为无论对自己还是孩子,这都是自制力、韧性的绝好培养。

中国的孩子哪怕是饿一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恐怕都要心疼到肝里去了,至于通过断食来锻炼自控力,那就更不可能了。

9、很有特色的大便教育

日本幼儿园里有专门的“大便教室”,老师会扮成“大便先生”给孩子们授课,告诉孩子们大便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带着孩子们用粘土做各种形状的“大便”,并且告诉他们:哪种大便健康,哪种不太健康,应该在饮食上注意什么,等等。

日本1岁半的孩子就会开始进行使用便器的训练。在孩子专用的厕所,放着一大排冲水便器,孩子一入托就通过保育员人盯人的训练,学习正确使用厕所和清洁身体的方法。1岁半,就要学会自己擦屁屁。

在中国,我们有多少孩子都小学一年级了,便便后还不能自己清理好卫生,这不是日本的孩子更聪明,而是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实在是有欠缺。

10、寒冬穿短裤

日本幼儿园的孩子,无论多么冷的天,都穿短裤上学的,刚开始,三天两头就冻生病了。你要是问日本妈妈孩子生病你们不心疼啊?日本妈妈的回答会让你觉得她是不是亲妈:“是啊,就是故意让他们得病的啊。”日本的父母从小就不让孩子多穿,刻意的锻炼孩子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

在中国呢?我们有一句流行语: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你冷。我们的家长都别说冬天了,只要稍微起点风,就恨不得赶紧给孩子把各种衣服都披上。秋裤也成了我们中国孩子的标配。要是让中国孩子去接受日本娃娃的冬季耐寒体验,恐怕很多中国家长会疯掉的吧!从小没有经过严寒酷暑的孩子,何来的坚强意志可言啊。

当然,小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说日本孩子什么都好,中国的孩子什么都不好。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对于外来的东西,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至少我们应该承认,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这个与我们有国仇家恨的邻居的确有其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们如果不能尽早的认识到差距,并且去弥补和进步,怎么去造就我们孩子良好的生存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