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带私货图一笑,跨界打劫为消闲,《白发魔女传》第六回结束


武侠作品的文化流传及其意义

看到玉罗刹对胆敢染指她的卓一航的穆九娘产生了一念慈悲,就觉得这是梁羽生小说里独有的魅力,往往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传递出了暖暖的人情味,让人经久难忘。

1.梁羽生小说与基督教文化的链接

而且别看只是一丝善念,很多人是做不到的,这个小小的细节也体现了文学中“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主旨。

在《圣经 新约》里有一个故事,村民抓住正在行淫的妇人,要用石头打死她,到了耶稣面前,他只说了一句话,没有犯过错的人可以对她行刑,结果村民散去。耶稣对她说,我也不来处罚你,只是今后别再犯了。

在《旧约》的摩西十诫里就有“不可奸淫”一条(《圣经-出埃及记第20章19节)。

《旧约》开始几章合称为《律法书》,不可奸淫那是律法,也是规矩。可到了《新约》时代,有一些规矩就成了自我修炼,自我道德的完善,规矩的执行就有了人性化的弹性。

在世界名著《悲惨世界》里主人公冉阿让一开始是个罪犯,他到了教堂,神父善待他,他看到银刀叉值钱就偷走了,可是被警察抓住,把他带到神父面前对质,谁知道神父说,这本来就是送给他的,他走得急了,我还有银碟子要给他。神父当着警察的面把银碟子给了冉阿让。

神父是当面说瞎话,却也体现了耶稣基督的精神——宽恕。教会传导的是耶稣基督的宝血清洗了我们的罪恶。每个人都是有原罪的,可忏悔改过又是一个新人,是全然洁净的。

冉阿让经过了这样的灵魂洗礼,颠覆了他的世界观,他本来以为世界是罪恶的,所以才会犯罪,可神父的宽恕让他天人交战,改过自新,后来成为一个高贵的市长。

他同情芳汀,收养珂赛特,到了他身份暴露时,人们都知道高贵的市长原来是个罪犯,可是看护芳汀的修女们还是尊称他为市长先生。她们不是不知道事实,可她们更清楚真相,在耶稣基督的宝血清洗下,冉阿让已经是一个新人,他就是高贵的市长。

这是基督教义融汇进了故事情节,读了故事,会对宽恕这一基督教义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还有一个教会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孩经常偷人家东西,所有人都看不起他,只有教会的神父经常给他东西吃,照顾他,众人不解,神父说,他不是偷盗,而是求生,那是他的生计。所以才会经常照应他。

这些故事是鸡汤味十足,可那是人家的文化。

再看看佛学和传统文化,佛学是说邪淫会导致很多不好的后果,传统文化也有一句话,万恶淫为首。

对比一下,不难发现,基督教文化不但补充了文化层面的缺口,还是很人性化的,难怪它会流传至今。

而梁羽生先生晚年也信仰基督教,基督教确实有它的魅力。

当然这些故事虽然动听,可是国情不同,文化土壤不同,照搬须谨慎。宽恕一旦滥用,很容易慈母多败儿,会造成更大的祸害。

玉罗刹对穆九娘的慈悲是有分寸的,她可不是基督徒,有人打你左边,你就把右边让出来给人家打。《悲惨世界》里的神父就是如此,他在那个世界是产生了好的影响。玉罗刹不可能这么大方的,她的慈悲心一起,穆九娘已经要去买彩票了,属于运气爆棚了。


玉罗刹能做的就是只要不惹她的卓一航,其他的她也不管。这是有分寸有界限的慈悲,玉罗刹出场以来,分寸感还是到位的。

于是穆九娘开始为自己开脱,说是玉罗刹进来了,她随手拿了宝剑去抵御,也没在意是谁的。这当然是说得过去的。铁飞龙问她,剑谱是不是她偷的?穆九娘硬着头皮说不是,铁飞龙说,把珊瑚叫来,穆九娘马上变色。第六回结束。

梁羽生的小说和诸多名著都有链接,有时候看他的作品,会产生去读名著,了解更多文化的念头,这是梁羽生小说的一大贡献。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代宗师,同时他对文化也有推动作用,对于一个喜欢看武侠的孩子来说,多看看名著,感受不同文化的氛围,那都是好事。

这可以说梁羽生侠心的蔓延,也可以理解为慈悲心,武侠文化、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在梁羽生身上是得到了和谐的融合的,对读者有积极正面的意义。

2.用越剧流派来形容武侠名家

然后我还有一个好玩的想法,用越剧的流派来点评武侠名家的特点,越剧和武侠是不同的艺术门类,要完全丝丝入扣也不可能,所以肯定是偏颇的,不过呢,偏有偏的理由,已经是偏了,那么更需要理据的支撑,这不是什么正经的学术论证,只是茶余饭后的休闲而已,图一个好玩。

以前武侠和越剧都是我减压的良伴,越剧又是全国第二大剧种,之前说了国外的,接着要说我们自己的了。

而且梁羽生和金庸都喜欢看戏曲的,梁羽生的作品不但有戏曲唱词,还有说书的沿袭。

有人提出过,玉罗刹、柳清瑶、武玄霜出场时,所用的字句雷同,最近我在整理苏州评弹文本时,听到评弹里的一句话,说的是说书形容女主也就这么几句话,哦,原来这是戏曲的程式。所以梁羽生与戏曲也同样有渊源。

那么尝试着点评一下,梁羽生的风格,可以用越剧尹派唱腔来形容。尹派的特色是旋律平缓,鼻腔浓重,广为流传,易学难精。很多人都会唱,可是仔细听,每一字的运腔,都有不少细小的变化,而且以情带腔,一听就是浓浓的感情味。

这不就是梁羽生的风格吗?情节略嫌平淡,可是仔细品读,都是绵里针,细小的变化层出不穷,而且细节精致,不时透出人情味来。

另外如果有人对比过尹派名段《桑园访妻》和《状元打更》的收尾甩腔就不难发现,一个是“感谢你娘子情意长”,这是尹派的经典甩腔,韵味十足;一个是“啊呀,为什么苦苦逼我沈文素”,这也是尹派特色的经典甩腔,可是多了不少转折,起了不少变化,唱腔听上去相似,可从感情上分辨,一听就知道这是不同的剧情。

这也就是梁羽生的作品传递的信息,看似接近,远近高低各不同,细微幽深的变化,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官,也带领着读者去领略不同的世界。这一点梁羽生的小说和越剧是出奇的相似。

另外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暂露头角的唱腔《五女拜寿 奉汤》,也是尹派唱腔,一听就活脱脱一个卓一航跃然而出。

再说金庸,他的作品可以用越剧戚派唱腔来形容,戚雅仙戚派唱腔声音厚、音域广,金庸的作品传播广,涉及的领域多,这一点可以对应起来。

戚派唱腔是悲旦的唱腔,对应的是金庸作品里自始自终,一种挥之不去的求而不得之感,是悲怆、哀婉和凄楚的。

如果用唱段来辅助说明,那么戚派名段《白蛇传 合钵》可以例举,那是白娘子被收钵前与许仙的倾诉,她和盘托出自己是蛇而不是人,可是为了许仙,兴家立业、几经艰苦的过程。

这就是金庸作品里传递的信息,主角再平凡,可都不是普通人,都要经历一番曲折,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可那些都不值得一提,真正留得下来的还是那份不变的真情。

顺便提一句,金庸先生的作品《鹿鼎记》已经有越剧在出演,以前我还看到有京剧在演《射雕英雄传》呢!戏台上的黄蓉无论造型和服装,都是按照翁美玲版本做的,只是那个京剧我只看到一次,是在电视里看到的,后来再也没看到过。

说完金庸说古龙,他的作品用越剧来对应,其实有些不搭调,不过游戏之作,也不必认真,他像越剧金采风金派的唱腔,金采风是越剧名家袁雪芬的弟子,袁雪芬先生鼓励她创新,所以她成了越剧金派的创始人。这和古龙的经历有点像,他本来是卧龙生他们的代笔,可是他积极创新,也是自成一派。

金派唱腔真假嗓并用,起调往往很高,清丽婉转,而且塑造的人物也丰富。这就像古龙作品一开头就会吸引读者,他是大量引进了西方的阅读体验,他描写的感情也是特别动人。这是两者的对应。

其中幽默简洁的对话,可以用金派名段唱腔,越剧《红楼梦》里王熙凤出场的那一段《夸黛 昨日楼头喜鹊噪》来形容,这一段唱腔体现了王熙凤来去一阵风,八面玲珑的特色,节奏明快,喜庆感十足,听了会很带感。这不就是古龙先生在作品里表现的“谁说英雄是寂寞的,我们的英雄就是欢乐的”,唱词做得很精巧,整体风格明快,这与古龙作品难道没有共通之处。

要说古龙的整体风格,那么用金派的《官人好比天上月》来对应,这一段旋律是越剧的基本调,可是在金采风先生的创造性继承下,里面的小花腔特别多,听着就非常妖娆,闭上眼睛,就觉得是一种婀娜多姿的形象。古龙的小说也是这般,故事曲折多变(婀娜多姿),他还不时有自己的想法(小花腔特别多)。

最后评点一下司马翎的作品,他的作品像越剧陆派唱腔,陆派唱腔的特色是咬字清晰,节奏流畅,清醇韵浓,内涵书卷。

司马翎的故事没那么多变化,可段落很清晰,有时候也会觉得要是变动一下会如何?可发现他把这个情节放在这个位置,是有他的用意的,动一下,味道就不同了,有时候是在破坏整体的美感。

如果用唱段来形容,那么陆派的经典名段《送花楼会 兴冲冲奉命把花送》就可以对应了,一股清风拂面而来,一种清雅伴随而至,这个唱段是说了一段故事,也附了一程心情,唱腔朗朗上口,回味隽永。

这不就是司马翎作品的特色吗?不时会看到书卷气十足的文句,颇为清丽可颂。掩卷之后,会发现不经意中有些情节已经进入脑海中。

这一篇是叉开得远了,接着总结《白发魔女传》第六回,以上的点评算是第六回回评的压轴彩蛋吧!从来只有末尾有彩蛋,压轴也可以派彩蛋的呀!

第六回说的是:玉罗刹与老人铁飞龙一战之下,不打不相识,他的妾侍穆九娘发蝴蝶镖相助,不但被铁飞龙打落,铁飞龙还故意让玉罗刹的飞针暗器教训她。他与玉罗刹约好再战。

卓一航和王照希发现在山腰下贞乾道长遇害,三人料理了尸体,卓一航对强盗感冒,不愿意落草。

他与玉罗刹月夜诉情怀,两人的价值观出现分歧。

卓一航要上京找太子讨回自己的清白,到了龙门县,先遇到金千岩和云燕平,逃到铁家庄才避过。

可他被铁飞龙扣下要引玉罗刹与王照希前来,卓一航被扣留期间还走了桃花运,穆九娘看上他了,勾搭未果,被玉罗刹撞破,玉罗刹刺伤穆九娘,引来铁飞龙,铁飞龙要详查剑谱丢失一案,穆九娘闻之色变。第六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