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热需要去看夜间急诊吗?

宝宝发热需要去看夜间急诊吗?相信这是很多父母都想知道的答案。发热是很多疾病的早期表现,大多是不用去看夜间急诊的。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凌晨,宝妈发现宝宝发热了,不管宝宝发热高低,不管宝宝什么状态,是睡着还是怎样,也不管夜里凌晨几点,不管家里人是什么状态,赶紧给宝宝穿上厚厚的衣服,然后把全家人叫醒,慌慌张张的开车几十公里甚至更远,赶到医院。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恰当。

那么宝宝夜间发热应该怎么办呢?家长发现宝宝发热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并不是急急忙忙的去医院,而是先做好家庭护理,让孩子的体温先降下来。这个家庭护理远比带着宝宝争分夺秒的去医院重要得多。

怎么做好家庭护理呢?

第一,赶紧量体温。体温表应选择水银体温计或电子体温计。不建议用体温枪量体温,误差比较大。原则上体温大于等于38.5℃就要用药物降温,退热药一般选择布洛芬(美林)或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如果宝宝的状态比较好,没有不适的感觉,也可以不用药物降温,但需要用物理降温,同时监测体温变化。如果大于等于39℃,还是建议用药物降温。3月以内的宝宝,原则上不用退热药。体温小于38.5℃用物理降温,额头贴一个退热贴或者敷一个冰袋,用热一点的温水,在腋窝、大腿根部、颈部进行擦拭,可以起到物理降温的效果。

第二,打开包被,褪去身上穿的过多的衣服,利于散热。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捂热。很多家长尤其是老人,特别喜欢捂。喜欢捂的家长一般有这么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可能是想捂汗。原本捂汗是可以降体温的,所以成人可以用捂汗来降体温,但是我们儿科并不赞成用这种方法来降体温。捂的结果有两种,一是出一身汗,体温下来了。二是体温越捂越高。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和汗腺发育都不是很完善,很多时候宝宝的汗还没捂出来,体温却升的很高了,就出现高热惊厥(抽风)了。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发热的时候孩子有时候会发抖,家长觉得孩子是冷,需要捂一捂。其实那是高烧导致的寒颤,并不是寒冷导致的,寒颤一般意味着宝宝的体温还在往上升。

第三,降低室内温度,注意室内通风。尤其是夏天,如果室内温度特别高,还不通风,那么孩子的体温就很难降下来。有很多家长经常问:宝宝发热,可以开空调吗?答案是肯定的,可以开空调,尤其是宝宝发烧的时候,降低室内温度,有助于宝宝体温的下降。但是一定得注意空调的温度,不要调的过低,否则宝宝再受凉,只能是雪上加霜。

第四,补充充足的水分(温热水)。退热就是让宝宝的身体多散热,散热主要是通过皮肤散热,出汗是皮肤散热最主要的方式。多喝温热水,皮肤的毛孔容易扩张,这样就容易出汗。如果不补充充足的水分,相当于宝宝无汗可出。相当于烧水,没有水干烧一样。多喝温热水,可以多排尿,排尿也能起到散热作用。

所以,对于发热的宝宝,家长首先要做的是降温措施,然后再去医院。如果体温退了之后,宝宝不哭也不闹,安静的睡了,基本上是不需要去夜间急诊了,第二天再去门诊就诊就可以了。

那么发热时,什么情况下应该去看夜间急诊呢?当宝宝持续高烧不退、体温>40℃或者伴随其他严重症状,比如烦躁、嗜睡、抽搐、精神差、呼吸困难、小宝宝前囟门膨出、剧烈头痛、呕吐或者体温退下来之后仍然哭闹不止……这时你要考虑,马上去看急诊。#清风计划#@头条健康@微头条小秘书@首都健康#青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