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贵气"的人,身上往往都会有这3种特征

生活中常常会听到人们谈论,某一个人身上带着"贵气",有福气之类的言论,这也是中国人最尊崇和普遍的一致认同:拥有"贵气"的人一定是非常有福气的人!那又是什么样的人拥有这种"贵气"呢?


"贵气"首先是一种精神状态,从视觉上能看出一个人内心潜在的气韵,这类人无论相貌如何,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对方身上那种不容抗拒的气场,精神面貌折射出这样的力量,的确是令人惊叹的,他也许是温柔的,也许是威严的,总之就是令你不能忽视。


什么样的人才能拥有这样的"贵气"?拥有"贵气"的人不一定就身份地位高贵显赫,他也许就在你我的身边,也许就是你认识的普普通通的朋友,细心观察身边这类人你会发现,拥有这些气质的人,身上都无一例外地有这样3种特征。

言出必行


我们都相当不喜欢的一种人就是说话不算话的人。明明答应了别人,转个身就忘记得干干净净,不兑现承诺也就算了,等你去询问他的时候,还会反过来责怪你小题大做。


最近就听到朋友小刘对同事的不满。小刘的孩子正在办理转学,一次聚会中提到这件事,同事牛气冲天地说包在他的身上,说自己认识某某领导,这样的小事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小刘喜出望外,欢天喜地地等着。过了好久同事那里却没有音讯,等不及的小刘多次询问,同事一开始还让他等消息,后来就支支吾吾地搪塞,再然后就没有了下文。


后来小刘从别人那里了解到,同事口中的领导,原来只是一面之交,为了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人脉广阔才吹嘘能为小刘的孩子办转学,没有能力胡乱承诺,办不到又不提前告知,害得小刘白白等了很久,耽误了孩子转学的最佳时机。


为了虚无缥缈的虚荣,胡乱承诺,对自己言行毫不负责的人,身上自然不会有那样的"贵气"。


小刘的另一位同事就不一样了,看到就要开学了,小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就说帮忙给他打听一下,过了两天就告诉小刘可以去给孩子办理入学手续了,小刘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事情过后,这位同事告诉小刘不要声张,免得那位没有兑现承诺的同事不好意思。


言出必行是一个成年人应该遵守的自觉,有多自觉,拥有的"贵气"就有多少。这种"贵气"不是与生俱来,是自我的修炼,是一种自律,一种需要长期培养的修养。

包容大度


人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都希望对方能够为自己妥协让步,却不会想到自己有没有为对方做出过礼让,人总是无条件的放大自己的需求,而忽视别人的感受。


著名的"六尺巷"的故事,讲的就是清朝宰相张廷玉礼让邻居的故事。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同朝为官,两家比邻而居又同时都要起房造屋,为了地皮的面积争执起来各不相让,张老夫人一气之下修书一封,希望身为宰相的儿子给叶家一点颜色看看,张廷玉看了来信,只回了一首小诗给母亲:"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老妇人看了回信深感惭愧,主动将自己家的院墙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受感动,将自家的院墙也退后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一时间成为邻里和睦的美谈。


生活中这样的小摩擦其实比比皆是,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要求别人,追究对方的过错,却不知,只要一点点的礼让与退步,彼此间的关系就会更融洽。


公交车上,一位乘客不小心踩到了另一位乘客的脚,慌忙地道歉,说着"对不起",尽管被踩得很痛,乘客还是客气地笑笑,回应说"没事"。一点礼貌,一点客气就轻松化解了所有。如果一方上来就是一通指责或者谩骂,或许就是另一种结果。


包容大度是一种胸襟,一种豁达的处世姿态,只有内心通透的人才能够做到,这种通透是内心的修为,只有在意识里形成的认知,才会通过行为来传达。因此说来,内心里没有这样认知的人,所展示出来的精神面貌是不一样的。

低调谦虚


见过身边一位事业说起来还算成功的公司老总,他低调谦虚的处世态度很是打动人。


这位公司老总平时员工聚会都会和大家一起互动,丝毫没有老总的架子,最让员工们津津乐道的其实是这样一件事。


有一位员工的父母从农村老家来看望儿子,但儿子刚好在忙没有接到父母的电话,只好把电话打到了公司,电话恰巧被老总接了,当时二话不说,立即亲自开车去车站接回两位老人,安排好他们的吃饭住宿才回到公司,后来当两位老人听说接自己的竟然是儿子的顶头上司,惊讶之余满是感动,一再叮嘱儿子,像这样人品的老板一定要好好跟着,不止是为了学技能,更是为了好好地学做人。


晚清时期的大臣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位低调谦虚的人,他身居高位却不居功,竭力为朝廷推举贤才,左宗棠就是他赏识并举荐的,后来得到重用做出了许多功绩,变得骄傲起来,慢慢连曾国藩也不放在眼里。


由于曾国藩的年龄比左宗棠大,朝中同僚习惯将两位重臣尊称为"曾左",左宗棠听着心里很是不乐意,有一次忍不住对一位侍从说:"为什么是'曾左'而不是'左曾'"?曾国藩知道后便让人以后将"左"放置到前面称呼,众人不解,曾国藩则道:"不过一个称谓而已,何须较真"!曾国藩平时见到左宗棠也总是先上前打招呼,丝毫不介意自己的面子,左宗棠总是一副不愿搭理的样子,朝中同僚见状,心中了然,仍然称呼他们"曾左"。


低调与其说是一种修养,不如说是一种能力,有能力管理好自己情绪和欲望的人,才能够放下身段和姿态,做一个谦虚的人。


我们回到开头,发现无论是言出必行的人也好,包容大度的人也罢,还是低调谦虚的人有之,这几种迹象和特质,无一不是指人的行为品德,试想我们与一个人的交往,一开始可能是基于表象,交往久了,往往更注重品行,一个人如果走着走着只剩下了自己,一定是德行出了问题,这样的人,又有什么"贵气"可言!


人只有从内而发的善意,才能拥有优质的品行,骨子里的内在,彰显到外,才是我们看到的"贵气",而"贵气"的获得,不是凭空而来,自己一言一行的积攒,才是拥有这些"贵气"的真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