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让负责人监管财务--注意意外

主要负责人监管财务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企业会建立一套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主要负责人直接监管财务和人事等重要企业职能,因为主要负责人拥有最高决策权,就会出现以权徇私现象,使部分企业的财务监管形同虚设。这样,就会造成财务漏洞,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老板需要注意:


(1)私设小金库

一般来说,小金库的钱主要源自企业收入,但不适当的公款高消费和高福利也是小金库的主要来源。一些企业领导通常会借工作之需,将一些没有及时上交的企业收入,通过不登账或暂存等方式,另立账户或账目,公款私用,企图逃避有关部门的检查。实际上,如果企业真有特殊应急需要,企业财务有很多回旋余地,实在没有必要另建“账外账”的必要。主要负责人转移资金,这样的行为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2)将非法开支合法化

在日常的工作中,一些企业领导会将一些不符合财务制度或法规的开支费用合法化。比如:在企业账上,为了能够将请客送礼等不合理合法的费用核销,就会以合理合法开支的名义,开具相关发票记入企业的账中。这种“模糊开支”,给审计和其他检查人员设置了障碍,也会直接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乱开虚假发票

一般来说,企业开具虚假发票,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企业为本企业开具虚假发票,主要是为了虚增业绩;

另一种则是本企业为外开具,或要求外单位为本单位开具虚假发票。前者是为了收取管理费用,而后者是为冲账。虽然从发票的形式上来看,这种增值税发票可以作为报账的合法依据,但内容却是编造的虚假项目。如果假发票横行,就会给企业带来深层次的危害。

不难看出,造成企业财务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财权配置不够科学,让主要负责人监管财务,大权独揽,缺乏权力制衡。


那么,对于这个问题,企业老板该如何做呢?

(1)落实企业内部财务监控

企业老板应建立一个比较健全的企业制度,尽量公司化,明晰产权,使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权责明确,将公司财务管理监督的制度真正落实,充分发挥对主要负责人以及公司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监督作用。

(2)企业财权的限定与制衡

在企业财权的限定上,要以有利于企业财务运营为基础,最好不要限制太多,以免影响企业资本的正常运营;也不要无限扩张,可有效避免越权危机或以权谋私的现象发生。另外,放权和监督要互相制衡,只有合理运用企业财权,并对其进行科学的界定和制衡,才能使企业的财权发挥最大效用。当财权制衡和量化成为企业的一种制度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企业负责人形成约束与压力,可有效减少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发生。


(3)主要负责人不能同时监管财务

主要负责人主持企业全面工作,是承担企业主要责任的高层管理者。他们享有较大的权力,因而很难受到监督控制。对于企业来说,财务是企业的重中之重,如果主要负责人监管企业重要职能部门——财务部门,就会出现以权谋私,私设小金库和开虚假发票等现象,这对企业的危害是很大的,甚至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为了有效避免这类财务漏洞问题,企业老板就要限定与制衡财权,还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建立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