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且听风吟》:这辈子,风风雨雨,孤独不过是常态

孤独是寻常的,是自在的,而距离,是美。——村上春树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第一部小说,是村上春树的“青春三部曲”当中的一部。

小说的主线很简单,讲述的是他20岁那年的故事。

在当时的村上春树带着学潮回到老家神户,遇到了一个没有了拇指的小姑娘,便回忆起了自己并不幸福的童年,还想起了很多失败的感情....

这些琐事在村上春树脑海里奔涌,看似是很平常的事情,实际上是不值得一提的,就这样这些事组成了村上春树的每个夏天。

明月似乎也在这些的事情当中读到了种种:比如孤独和距离感。

距离才能产生美,孤独却不寂寞

在书中,村上春树直言:“直言不讳是极为困难的事。甚至越是想直言不讳,直率的言语越是遁入黑暗的深处。”

就像《且听风吟》中的男主人公和任何人的关系都是那么的奇妙。

听上去似乎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实则有些残酷,或孤独、自在。

这也便是村上春树基于孤独的基础上传达给我们的另一个人生观——距离感。

他只用的短短的几句话,兴许已经击中了不少读者的内心深处。

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想要完全的理解,几乎都是不可能的,要是被人误解,那只能去伤害对方。

因此,村上春树给了我们一个最正确的答案:

距离,是理解,是温情,是关心。

就像书里所写:我和鼠的友谊从一场车祸开始,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始终保持距离。

我也不去打探鼠的家庭背景,当鼠的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做的最多的就是陪着鼠默默的喝啤酒,绝对不会过问什么。

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持距离的感觉会让人感到异常的舒适。

像作家,不管在什么时候,能有一个默默的倾听者,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所以,在这里我们要重新定义一下距离感,并不是刻意的疏远,而是为了能有更好的理想和关怀。

村上春树,大器晚成

不可否认,村上春树在文学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器晚成的人,他在写书的时候从来都没有过“写作选择困难症”,在他的整个写作历程当中,文学也只是只言片语。

此后才有今天的村上春树,他的走后,很大的原因也是由于他独特的语言风格。

先是让人压抑,后来的醒悟,到最后的大彻大悟。让读者产生单纯而明亮的忧伤,这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感情。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何尝跟村上春树不是一样的呢?

我们的青春,必定夹杂成长必须经历的伤痛。

或许在我们长大后才懂得,青春无关散场,只有最后的孤独是永恒的。

所以,他借文字和内心的对话是一种极大程度的自我疗伤。

《且听风吟》正是一部描写他自己忠于自己的小说,是孤独和灵魂并存的小说。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的那样: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

关于逝去的爱,关于幸福,关于心里的那个人,一切都将一去杳然。.

今天,假如你也想再回忆起你的的青春后仍然波澜不惊,那么请看看这本书吧!

我们孤独,但是永远不寂寞,相反,因为孤独,我们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