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玩具,别动”,不与别人分享的孩子,也得不到别人分享

文/晓梅妈妈聊育儿

每个父母对待自己的宝宝都像宝一样,当宝宝出生的时候,就注定了父母对宝宝的疼爱,生怕自己的宝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从而养成了孩子嚣张跋扈,恃宠而骄的性格。

“别拿我的玩具”,不与别人分享的孩子,也得不到分享的快乐

小李今年有一个五岁的儿子,本该去年就应该上幼儿园的年纪,但是小李谁的孩子过早的接触幼儿园的环境,还怕孩子不适应,所以就挪到了今年上幼儿园。平时宝宝在家里面就是一个“山大王”,宝宝说什么就是什么,宝宝想吃什么,家人就给做什么,一点儿都不会委屈到宝宝。

上了幼儿园之后,小李在接孩子的过程中,幼儿园的老师总跟小李反应,说自己家的孩子总是欺负其他的小朋友,尤其在跟其他的小朋友争抢玩具的时候。不管玩具是不是小李的宝宝先拿到的,只要是他喜欢的,他都会不让其他的小朋友碰自己喜欢的玩具,动不动的就会对其他小朋友说:“就是玩的玩具别动!”有的时候也会弄哭一些小朋友,这让老师很是为难。

小李听到这件事后,很是自责,都怪自己和家人平时对孩子太过于放纵,养成了孩子一种到哪儿都是老大的性格,所以在幼儿园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总是想当起小霸王,也认识到自己的孩子不会与别人分享,反而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不会分享给自己的孩子。

其实很多家长都会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孩子的前提是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养成。不应该让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做一些比较自我的事情,不过与别人分享,反过来自己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分享,这是一种错误。

怎样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1.平等对待孩子

在家庭生活中,不要将孩子作为家庭的中心看,但不要事事都要以孩子为中心,顺着孩子,只要孩子不愿意,就不会说孩子不愿意的事情。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了孩子在,在家庭生活中应该养成人人平等的生活习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是特殊的一份子。

2.营造良好的分享氛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在家里的生活当中,首先父母就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分享氛围。在孩子的吃穿用度方面,一切都要与大人的一样,不会让孩子感觉到很特殊,建立孩子的同理心,让孩子真真正正的去跟其他的家庭成员感同身受,适当拒绝孩子的分享要求,让他体会到不去分享给他人带来的难受心里,这样会减少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3.抓住机会,培养孩子的分享性格

可以在孩子与其他的小伙伴玩耍的时候,给孩子带一些吃的或者玩的,然后让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小朋友分享,在这样的机会下,孩子逐渐就会锻炼成与其他孩子分享的性格,反而如果孩子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其他的小伙伴,其他的小伙伴也会在家长的指引下将他的东西分享给自己的孩子。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的不断参与与鞭策,而且父母一定要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孩子行为习惯和性格养成方面的不足,才可以更加良好的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慢慢的,孩子就会变成一个懂得分享,乐于分享的人,这个时候也需要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从父母做起,孩子才会慢慢的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

今日话题:你认为孩子在分享中是主动一点好还是被动一点好?欢迎评论区留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