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壓”下的肛周膿腫 龍華醫院為350斤小夥巧治隱疾

圖說:13名醫護人員為患者手術服務 採訪對象供圖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 通訊員 陳豪)近日,經過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肛腸科團隊的精心治療,體重350斤的小夥終於擺脫折磨了他近2個月的肛周膿腫,順利出院。

32歲的張先生,身高175釐米,體重卻有350斤。2月下旬在肛周觸摸到一個雞蛋大小的腫塊,並伴有疼痛,誤認為是“痔瘡”,又因疫情不敢去就醫院就診,便自行使用藥物治療。想不到症狀不僅沒有緩解,還逐步加重,體溫高達39.5℃。在外院就診,雖然通過抗生素治療,但症狀仍未得到緩解,後轉診至龍華醫院。

龍華醫院肛腸科主任王琛主任醫師在細緻地專科檢查後發現,張先生的肛周膿腫範圍已漫及整個右側臀部,皮膚紅腫,隆起範圍約30釐米*15釐米,立即聯繫病房:“收一位350斤的膿腫男患者,完善檢查後儘快手術。”

患者350斤的體重給後續的檢查、手術和治療帶來不少“阻礙”。一切原本按部就班,再尋常不過的術前檢查,卻遇到了諸多難題:患者的體型根本無法進入CT、肛周核磁機器進行檢查。因患者情況特殊,還有高血壓、糖尿病等,肛腸科邀請麻醉科和手術室團隊進行術前評估,共同為這位龍華醫院手術室“首重”患者制定完善的手術方案。

圖說:王琛主任術後為患者換藥 採訪對象供圖

手術當天,13名醫護人員齊心協力為患者擺正手術體位,術中4位年輕肛腸科男醫生更是全程支撐被重壓的截石位腿架,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王琛根據患者膿腫特點採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顧氏外科療法”的特色技術——拖線療法,儘量保護患者正常組織和功能。術後由於患者體重超標,行動困難,轉運不便,肛腸科團隊就每日到患者床邊換藥,在醫護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患者恢復良好順利出院,門診隨訪。

肛周膿腫是肛腸常見的感染性疾病,發病急,進展快。流行病學顯示每年發生率為16.1-20.2/10萬,好發於30至50歲,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兩倍,通常由肛門腺體感染引起的,在急性炎症期大多有紅、腫、熱、痛等症狀、如膿腫位置深就會伴有高熱等全身症狀;不及時治療膿液會擴散,甚至引起筋膜炎症,引流後多進展為肛瘻,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肛周膿腫的早期積極正確治療可以有效降低併發症及複雜性肛瘻的形成。

王琛提醒,如有肛周腫痛發生,應積極就診,早發現,早治療,避免長期過量使用抗生素,造成膿腫難潰難斂,形成高位複雜性肛瘻。另外,糖尿病、大便不成形也是肛周膿腫發生的危險因素,這類患者發生肛周疼痛,更要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