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战机真的隐形吗,歼20隐身性能如何?

“隐形战机”别误以为人眼看不见,所有的飞机都是看得见的,所谓隐形只是针对雷达而言,让雷达捕抓不到或难以发现,就是具备了一定程度的“隐形”效果,其实更准备的说法应该叫“匿踪”,在雷达上匿踪主要依靠外形设计(减少雷达反射面积)和特殊涂料(具有吸收雷达波的涂层)来现实。匿踪涂料本来是老美独家绝密技术,1999年在南斯拉夫美军有一架F117被击落,从此这些涂料也就被其它国家掌握了。


F117战斗机(已除役)

隐形战机的匿踪性不是一个绝对概念,而是相对而言的,有匿踪性也会相差很大,目前世界上已服役匿踪性能最好的是F22,也并不是说它百分之百不能被发现,只是它要飞得很近以后,雷达才能看到,比方说F/A18E可在300公里发现一般的战机,要捕抓到F22可能飞近到30公里才行,而发现F35可能在100公里,但都没意义,它们不会给你机会接近到100公里,200公里外就AIM120发射后掉头走了,F18迎接来的只是导弹。


F22战斗机

所以说先人一步发现很重要,雷达是武器的眼睛,除了视力要好,还要能抗干扰,上面的例子说的是一部雷达的性能,可是更先进的雷达,或许能做到150公里甚至更远就发现战机,不同的频段、不同的波长、不同的侦测方式,可以捕抓到的就不一样,因此获得对方隐形战机的匿踪参数很重要,而通常也会保密己方的匿踪参数。


隐形战机都有放大器,作用就是放大自己在雷达上的截面,是一种故意“现身”的做法,以色列曾经用F35i去炸中东敌军,就开着放大器进去,让敌方雷达看到自己,防空导弹一下子全射出来了,然后F35i利用强大的电子战系统,让导弹都射偏,此时防空导弹、开启的雷达位置都暴露了,F35i再把位置标出来给后面的F15,F15上挂的空对地导弹就过去了。


F35战斗机


这个战术有很深的谋算,开放大器一方面是引出防空导弹的方位,另一方面也不让你收集到它的匿踪参数,它之所以不自己出手,而是用Link16把数据给F15让它去炸,是不想打开弹仓,或者它带的导弹不对地浪费,F35越来越朝着空中作战平台发展,已经是一架小型预警机,指挥僚机去攻击,不到必要时自己不出手。


还有好几次以色列的F35i飞过其它国家上空,它们的防空雷达居然都没有反应,这些S300、S400到目前为止,好像还没成功发现并锁定过F35,更别提能锁定F22了。可是这些隐形战机常飞去敌方雷达有风险,万一某次被捕抓到,那就可以总结为什么这次能抓住它,多远的距离高度、什么波段频率、哪种雷达模式,然后开发有针对性的改进雷达。


再看看解放军的隐形战机,目前已经公布比较先进的是歼20,单从外形看隐身性能有,但不会很好,注意发动机的喷口设计,几乎没有考虑隐身问题,这个地方的雷达截面小不了,再就是没有处理喷气的热源,也是容易被发现的,隐身性还讲究不同面,歼20应该正面和机腹具备一定隐身能力,但侧面和尾部较少,换言之地面雷达和后方雷达容易发现它。


歼20战斗机

歼20已经试飞了很多年,现在生产出来的量却很少,如果性能很理想早就大量生产了,而为什么不大规模列装,原因不外乎三种:1、设计上有先天缺陷难于克服;2、性能上达不到要求;3、关键零部件受限。目前比较广为人知的是发动机,动力、寿命和可靠性不足会很麻烦,此外生产能力也是考验。国产隐形战机已经有更先进的项目在研发中,如果装备一种不理想的浪费钱,还不如把钱省下来研发更好的。


水面舰艇不像飞机,可以靠匿踪设计躲避雷达,哪怕被导弹锁定也有机会靠机动性逃脱。舰艇只能靠自身防御,在反导、电子战上若有短板,就会成活靶子,生存能力主要靠祈祷不要被人发现,隐形舰艇还处于概念原形试验阶段。


挑战场景:敌方三架E/A-18G咆哮者电战机向航母冲来,在300公里范围利用电磁压制使雷达、通讯、导弹失灵,空对舰导弹攻击塔台,无须炸沉航母都会失去战斗力。


E/A-18G咆哮者电战机

可以说没有电子战优势和反超音速导弹能力的水面舰艇,其它方面再强也是白玩,因为战场生存能力等于零,除非打打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否则随便一颗反舰导弹就玩完,舰吨位再大,火力再强也没用,只是浪费了更多的钱而已。


这两者形成制海权和制空权,它们是互为前提的,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没有制海权也就不存在制空权,夺取这两权有4个关键能力:电子战、隐身性、先进雷达、反导,其中电子战是核心,获得电磁优势几乎等于一切,敌方等于被戳瞎和吃了中枢神经毒药,生活都不能自理了,还谈什么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