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期决定孩子一生

心理学上有一个这样的实验:洛伦兹把灰鹅的蛋分成两组,一组由母鹅孵化,一组由孵化箱孵化。结果由孵化箱孵化出来的小鹅把洛伦兹当成了妈妈,洛伦兹走到哪儿,小鹅就跟到哪儿。如果把两组小鹅扣在同一只箱子下面,当提起箱子时,小鹅会有两个去向,一组向母鹅跑去,一组刚跑向洛伦兹。很显然,这种现象是小鹅一出生就接触母鹅和洛伦兹形成的印象导致的。这种现场就是“印痕行为”。

“印痕行为”大都发生在动物的幼年时期,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某些动物的某些本领也只有在印痕时期才能学到,过了这个时期就很难学会了。这也是动物、禽类等的印刻现象,印刻只在动物出生后某段时间内发生,禽类在出后后30个小时内产生印刻作用,而小狗如果在出生后一个半月内不与人接近,以后将难以跟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6岁前是孩子的关键期

人类也有印刻效应,心理学家对于人类有这样的实验:怀特博士从事了近20年的婴儿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18个月以后婴儿聪明程度的变化也就结束了,这是智商的发展结束。还有心理学家做了研究,6岁之前孩子的IQ、EQ等综全智能发展结束这也是洛化兹所提出的“关键期”。

对于人类来讲6岁前是语言、动作、综合智能等发展的关键期,如果错过将无法弥补。我们都知道狼孩的例子,科学家找到他们的时候一个是2岁一个是6岁,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培养他们直立行走、说话、吃熟食等最基本的,可是狼孩只能说简单的几个词、还是会发出狼的吼叫,爬行、吃生食等等,而且他们的寿命很短。这些对于我们正常家庭的孩子来讲到那个阶段是可以轻而易举会的,这就证实了人类如果错过了“关键期”的一些特性唤醒,这项特性将永远消失了,将来再去填充那个空洞是无法补平的。

现在有很多的留守儿童,有城市留守和农村留守,这些父母的理念是认为,孩子小,什么不懂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照顾,只要有人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安全就行了,孩子大了自然什么都懂了。

这些家长是只注重了孩子的生理营养,而忽略了,孩子在6岁前的关键期更需要心理营养,一旦错过,会影响孩子一生。

郭美美

关键期缺爱,是永远无法填补的空洞

总是有某某明星吸毒被抓事件,他们有钱、有名,为什么还要用吸毒的方式来寻求刺激?从心理学上分析这是由于他在儿童关键期父母对他的关注、对他的陪伴、对他的爱的缺失,以至于让他现在不顾自己的安全去吸毒,这是对父母最大的报复。有父母爱的孩子,不会沉迷于网络、毒品。

郭美美事件媒体大众对此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我们暂且不管她对社会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从心理学上分析,郭美美为什么已经拥有那么多男人、拥有那么多钱了,她还要去在炫、去晒,即使她已经进了监狱她还要向狱警去炫耀‘想要包养她的人多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她在幼年‘关键期’爱的缺失,她在童年时期没有爸爸,妈妈也只顾忙自己的事不去关爱孩子。所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她才是最根本的受害者。早期爱的匮乏让她不停的去炫耀去证明她不缺爱,‘关键期’爱的缺少是个无底洞,永远填不平。

张国荣

同性恋,是对父母的报复

张国荣是一个有名、有钱、有地位的名星,他为什么会是同性恋?为什么又会选择自杀?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他的童年经历,他现在的结果也是必然,因为他在童年‘关键期’父母对他的关爱的缺失,他缺的是幼年体验。

张国荣兄弟姐妹10个,他是最小的,而且在家是最被忽略的那一个,小时候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和认可,即使后来他成名了,但是依然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所以无论他外在拥有多少,内在的缺失无法填充。

而同性恋本人是不痛苦的,最痛苦的是谁?父母

有一位同性恋案主,她自己也是因为童年时期亲眼看到妈妈出轨而讨厌自己的女性身份,她了解了她身边的100多位男同和女同,无一例外原生家庭里父母给他们带来了不同事件的心理创伤。

教育孩子,做好关键期就可以了

很多的类似案例分析来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儿童‘关键期’父母对孩子关爱、关注的缺失。我相信每个家长都不会希望孩子有以上的结果。所以想要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时候给孩子足够的爱。怎么样才能给到孩子足够的爱呢?不仅仅是从丰富的物质上,最关键的是‘关键期’与孩子的陪伴。

很多家长觉得都教育子女是一件很麻烦、很繁琐又需要一辈子的事情,‘教育孩子不需要一辈子,而是做好关键期教育就可以了’,做法也很简单只要小时候父母与孩子玩到6岁,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看似很轻松很简单的事情,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讲实际操作并不是那么简单,因为我们国家没有亲子法,家长自己儿童时期也没有这样的体验,再加上现在社会化标准那么多,家长也不知道如何把握对孩子陪伴的度,还有很多传统观念对大部分家长的束缚,家长都没有安全感、不知道如何引领孩子、不知道如何玩,家长都在焦虑、烦躁、情绪不稳定之中,怎么能做到陪伴好孩子呢?所以家长要首先做好自己,使自己是一个完整、内在健康的人、情绪稳定的人,这样你才能去陪伴你的孩子,否则,会越陪伴越糟糕。

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解人性、了解心理学

弗洛伊德认为人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人从大自然获取能量,又为某种目的而消耗能量。每个人都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也就是每个人都具备建设性力量和破坏性力量。以上所举的例子是由于他们的破坏性力量占据了上峰。我们如何让我们自身的建设性力量与破坏性力量达到平衡是家长需要修炼的功课。很多家长为什么明明知道孩子的关键期对孩子的重要性,但还是不愿意抽出时间去陪孩子?不能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呢?这和家长自己的幼年体验以及他的生理需要还没有满足有关。家长是存在侥幸心理的,直到错过了关键期,孩子真正的有了些问题时,这时家长才开始着急找各种方法来纠正孩子,这才是家长觉得教育孩子不容易的根本原因。在此,呼吁每位家长,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高质量陪伴孩子度过关键期是每位家长需要做的事项。

关键期孩子的家长需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各个阶段的敏感期,在每一个敏感期阶段帮孩子顺利的度过。绝大多数的成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没有长大的内在小孩,对于在6岁前孩子的家长来讲,是很有福气的,在这个时期家长可以找到自己的内在小孩,自己做自己的父母,让自己与孩子一起共同长大一回。当然这也是需要有家庭教育机构的专家指导着来做的。

对于关键期的孩子来讲,除了父母的陪伴,他还需要有一些同龄的小朋友,这也需要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氛围。这里有一些原则:1、家长不参与孩子的战争;2、孩子玩耍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建立;3、安全为基础。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是家长成长的最好的机会点。

‘关键期’要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环境,让孩子多参与、多体验。当孩子主动要求家长陪伴的时候,需要家长放下手中的一切去全身心的陪伴孩子。不知道怎么做,也很简单,只要你按照孩子的要求去做就可以了。在孩子的关键期阶段需要家长做到追随孩子,为孩子做好前提准备。

人的一生是由内因还是外因起决定性作用?答案:不是内因也不是外因,而是由早期幼年体验决定的,也就是由关键期的体验所决定的。

当家长真正的陪伴好关键期的孩子时,教育子女的工作就可以在孩子6岁结束了。家长对孩子关键期的陪伴的好坏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幸福!相信每位家长都是期待自己的孩子幸福快乐!陪伴孩子度过关键期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功课。

错过关键期的家长人们,在孩子18岁前还有一个修复期,但在此期间,家长需要修炼的最大一门功课就是情绪,而孩子的情绪模式受家长影晌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