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教育局二十年前曾破天荒组织了这样一件让人“掉眼镜”的活动




在二十年前,吴江市教育局破天荒组织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活动——校级领导上主学课观摩课。学校开展教研活动这是稀松平常事,如同部队练兵,属于家常便饭。平时每所学校都会有教研计划,这些计划会根据教育局教研室安排,再结合自身学校情况由教导处制定出台,但是单独发文举行单独制定而且还有专门指定人员参与的教研活动还是“大姑娘坐轿子第一回”。当时教育局要举办这次活动,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要推动学校领导沉到课堂教学中去,不要整天浮在面上脱离课堂教学实践,二是要了解学校领导的业务水平。但是在当时却是给学校的领导们带来很大的压力。一般情况下,学校领导尽管也要进课堂上课,但是大多数兼任的是副课,也就是很少遇到需要质量检测的学科,再加上这些学科学校领导上课,平时是不会有人进教室去听课的,所以也就不存在公开课压力。现在却需要领导们去吴江借班上课,而且还是要上主学科(语数英),显然压力不小。


观 摩 课


压力归压力,教育局下了文必须执行,每所学校都按照文件精神,分批次落实人员上课。我们学校五个校级领导,第一批次由一位业务副校长去上课,我当时在领导班子里年龄相对来说最小,但是那年也46岁了,再加上我本来在上主学科,所以毫无悬念第二批次该我去上了。


▲1998年山塘街小学任教毕业留影(第二排左一作者)


20多年前,电脑还没有普及,上课采用信息技术设备辅助还是比较少,一般会使用幻灯机放幻灯片。那时镇区和吴江的学校每个教室都配置了幻灯机。我为了让学生感受比较直观,用彩色笔画了十多张幻灯片,尽管足足花费了好几个小时,但是为了能得到良好的上课效果,感觉这点付出是值得的。为了确保教学重点把握得当,课堂教学时间妥善合理,我的课先到实验小学(观音弄校区)借班试上,也就是相当于文艺节目演出前的“彩排”。


▲1998年在山塘街小学任教外出活动与班干部留影


其实上课在外行人来看,似乎也就在一堂课中教师将教学内容教会给学生就行了,实质没有这么简单。文艺节目“彩排”后可以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老师上课


▲幻灯机


上课那天,我记得天阴沉沉的,似乎随时都要下雨的样子。幸亏当时我们学校校办厂有一辆“尼桑”面包车,无需拖泥带水去车站赶车。驾驶员是个女的,很热心,早早将车开来停放在校园里,又眼快手勤帮我将教具等物品搬到车上。为了在上课前能熟悉一下上课地点的环境和课堂设备的情况,我们提早了将近一个小时来到上课的学校——吴江实验小学。


▲吴江实验小学


吴江实验小学当时是吴江小学领域的“老大”。无论是师资的配置还是生源在吴江都是一流。来到上课等待室,实验小学的女教导主任早早等候了。尽管我们原本并不认识,但是教导主任还是热情泡茶让坐,并一个劲地说些谦让的话让人挺不好意思。其实在业务上,能做到一所吴江实验小学的教导主任肯定“有一手”,如果将我放到同一个平台上与她上同样内容的课,我估计我是会败下阵来的,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有数的。


▲风华正茂的作者


我上课安排在第二节,按照规定提前10分钟可以进入课堂。主要是利用这10分钟与学生互动,让教师和学生融合起来,为下面上课打下基础。


▲学生课堂互动图


由于有了前面的交流沟通,正式开始上课时,我和学生很快就融入在一起,原本紧张的心情随着上课的推进,我渐渐进入了角色,有点如同在自己学校上课的氛围了,而且要比在自己学校上课感觉还顺畅,因为这个班学生的学习基础要比我教的班级好。原本备课中准备需要在教学中突破的难点、重点顺利得到了解决。表面上看似乎我上的课还不错,但是问题肯定存在不少。我自己明显感觉就有一点,学生上课练习的时间被压缩了,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环节相对来说有点超时了,互动时间拉长了。其实把控课堂进展,也是上课的要点,一位成熟的教师如同外交部召开记者招待会,主持人把控会场走向是很重要的素质和能力。显然在这个方面我还有待历练和追求。


▲学生课堂互动图


课后,教导主任与教研室教研员与我进行了交流,当然他们都很客气,赞誉不少,但是我有自知之明。作为观摩课,目的是互相切磋、互相学习。我这堂课肯定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如果打分的话,勉强还能算作及格。


等我参加上课的第二批次观摩课后,这项活动停下来了,也就是说没有将所有的校级领导都亮相,这里面的原因也只有发起这项活动的组织者知道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教育局给每个参与者发了个证书,也算是作为一个纪念吧(但是很遗憾,这份证书在评高级职称时,弄丢了)。


▲作者近影


自从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后,教研课我也上了许多次,这是每个教师的常态工作,但是以校级领导身份上观摩课在我的教师生涯中就发生过这么一次,也是让我记忆最深,整个经过直到今天还历历在目。


▲2003年学校英语节活动留影


▲2004年任教班级毕业留影


▲2005年任教班级毕业留影


本文作者:王仁龙

责任编辑:顾晓红、梅雪芬

技术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王仁龙、馆藏及网络


征稿启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请发送至投稿邮箱szwjdaj@163.com

记得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