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温度:超长假期如何做好家庭亲子阅读?

看点: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搜狐教育、搜狐母婴联合推出“真人图书馆——和孩子们一起的阅读时光”2020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本次活动我们邀请了12位童书创作、出版、推广界的大咖围绕早期阅读、亲子阅读以及童书出版三个话题展开讨论。

活动期间,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中关村三小图书馆馆长胡阳、樊登小读者CEO兼创始人肖宏文、资深阅读推广人林丹就亲子阅读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本次圆桌讨论由亲子教育专家、作家刘勇赫主持。

刘勇赫:受疫情影响,现在很多毕业年级已经开学,但是很多中小学依然是在家学习,在这个超长假期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家庭亲子阅读?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保冬妮:现在疫情期间孩子在家里面的时间比较长,在阅读方面我觉得应该做一个小小的规划,如果我们只是随便拿起一本就读的话,会发现意义不大,延续性也不够长。所以孩子们需要建立起一个阅读计划,哪怕是基于兴趣,对某一个项目或者对某个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索式的阅读。

例如,如果你对昆虫有兴趣,就阅读和昆虫相关的作品,然后对昆虫进行小小的研究,如果对鸟类特别有兴趣的话,就多方面的扩大鸟类书籍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有一个特别好的收获就是在短短的这一个月、两个月,或者一学期中,你可能就成为了某一类项目的小能人了。无论以后我们把这些知识用于日常生活或者写到作文里,你都会觉得它特别的有深度、广度,不仅仅是浮光掠影的看完一遍就完了。所以

我特别建议在这样一个居家比较长的时间里,孩子们进行一些有系统的专业性的阅读更好。

刘勇赫:所以保冬妮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一定要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从爱好到特长,从特长到优势,从优势到专业。胡阳老师是真正在一线工作的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下在疫情期间,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亲子阅读?

胡阳:因为我来自学校,所以我从学校的角度来给大家一些建议。首先,疫情在家期间,我们学校有一个书单给孩子们,而且这个书单是持续不断地去更新的。孩子们在阅读时,可以从学科角度出发,比如科学阅读、人文阅读、艺术阅读、文学阅读、科幻阅读等角度出发。那么多好书,从哪一本读起?要选择从自己的兴趣出发。

在中关村三小图书馆,我们经常用大数据去分析,如果完全按照兴趣选择图书,孩子们可能会偏食,老师们很像营养师,要给孩子调控一下,所以有一个学科的书单就很好,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也可以分享我们的书单。

刘勇赫:谢谢胡老师,我斗胆总结一下两位的观点,两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告诉孩子既要博也要深,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可能更有帮助。那我们再问一下肖宏文先生。

肖宏文:我首先是两个孩子的爸爸,老大11岁,五年级,老二5岁,幼儿园中班。疫情期间,全家人正好都在家里,以前爸爸妈妈忙着上班没时间,这个时候有时间了,该把陪孩子读书的技能捡起来了,但是很多家长做不到。很多人给孩子读书,读着读着就不耐烦了,开始吼孩子,开始指责,这不是一种愉快的亲子阅读。

我的建议是父母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把自己亲子共读的技巧去修炼一下,我们有三个技能包。第一个叫“快乐+1”,就是一定要知道孩子读书是快乐的,一本书如果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就够了,不要奢求那么多。第二个叫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什么概念?有的家长特别的想把一本书所有的东西都塞给孩子,读一本昆虫的书恨不得把百度百科的内容都告诉给孩子,那样孩子会很累,他没有参与进去。还有一种家长的亲子阅读是一页一页的翻书去念,毫无感情,又不会角色扮演,孩子觉得面对的是个读书机器。所以中庸之道就是要让孩子成为书的主人,父母是书的导游,可以参与其中做角色扮演,把孩子情绪调动起来。

第三个叫观察反馈。孩子读书关注和感兴趣的点不一定是家长的点,特别是绘本。如果家长读完了翻一页,孩子还在上一页停留,这个时候就翻到下一页,孩子肯定不开心,所以有大量的孩子会反复阅读,在他喜欢的一个点上去探究,所以一定要知道孩子关注的点在什么地方。大家应该好好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

林丹:疫情期间,对于家庭来讲反而拥有了一个超长时间的亲子陪伴时间,其实也是一次亲子关系特别好的互动机会。对于亲子阅读来讲,这段时间我们每个人都宅在家里,也拥有了大量的时间以书为媒,跟孩子玩儿各种各样的互动。

我觉得阅读这件事情本来就跟生活紧密相连,例如在阅读和美食相关的书时,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去做顿饭;阅读科普类的书时,可以跟孩子聊一些和科普相关的话题,甚至看一些纪录片。我觉得这些都是爸爸妈妈在这个超长假期里面可以跟孩子互动的形式,所以可以把亲子阅读做的更生活化,更丰富。

对于大一点的小学生、中学生来讲,在这个漫长的假期,也拥有了时间去规划一些“大部头”的书籍,在较长的时间一直读下去。

刘勇赫:想问一下胡阳老师,中关村三小在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方面有什么样的探索?学校在阅读方面学校如何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

胡阳:首先说兴趣,因为我觉得要先有兴趣,然后才能深入。从兴趣方面,中关村三小首先是为孩子们提供了很多书和好的阅读环境,你关注什么,什么就枝繁叶茂,所以我们关注孩子阅读,就不能不给他提供书。

中关村三小的图书馆有大量的藏书,我们不希望这些书静静的等着孩子们,也不希望孩子们错过任何一本好书,所以我们提出“处处都是图书馆”的概念,让孩子在学校里很多地方触手可以碰到书。孩子们写完作业了,他不开心的时候,情绪上或者人际交往上遇到困难了,或者索性是无所事事了,这个时候都能够随手拿到一本书去读。

其次,我们尽量给孩子们提供不一样的书,不要让孩子“偏食”,我们希望孩子们有自己的兴趣、专长,但是在这基础上也是均衡的。

另外就是活动,孩子在游戏中最快乐了,游戏本身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们把阅读活动化。例如每年的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是一个很好的推广,今年我们会在线上去推广,我们还是邀请了一些有影响力的大咖在线上给孩子们做一个推广活动。

此外,我们给孩子推荐了书单,在这个书单中,孩子们可以根据他的兴趣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最后,我们让孩子们的兴趣有一个反馈,有一个出口,通过一些展示活动让别的同学跟他一起分享他的快乐。我们还和一些社会上的公共图书馆的合作,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

在中关村三小,我们有专业的图书馆的阅读老师团队,包括两名外籍教师,这两名外籍教师也都是英语文学专业毕业的。虽然我们做不到完全的分级阅读,但是可以分阶段阅读。孩子的年龄决定了他的认知能力,对于低段的孩子就通过绘本调动起他的阅读兴趣,尽量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他的创造力。中段的孩子,我们会给他提供阅读指导,这个指导更多是倾向于阅读策略,阅读方法。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我们更侧重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我们希望随着成长,孩子有一个系统的思维工具支撑其它的学科和知识的探索。

刘勇赫:分级阅读在近些年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很多对分级阅读不是很专业的家长来说,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孩子选择适合他们年龄段的童书?不同阶段的亲子共读应该注意什么样的问题?孩子每个阶段阅读注重什么?

保冬妮:我认为在孩子年龄更幼小的时候,分级阅读显得特别重要。比如说婴儿阅读、新生儿阅读,因为在1岁、2岁、3岁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不一样,这种分级是必须有的。

但是很多的家长不了解,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家长,他说我给孩子讲安徒生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他怎么根本不听啊?我说你给一个2岁的孩子讲《卖火柴的小女孩》,他根本听不懂。对于这种中长句子2岁的孩子不太能够理解,其次这样一个深度的故事2岁的孩子完全不能接纳。

所以分级阅读在幼小阶段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的话也方便家长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读什么。在早期阅读的阶段我们会发现对图画书的线条的粗细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对婴儿来讲,越粗大的线条更适合他们视觉空间的发展,给一个0岁的小朋友很精细线条的图画书画就根本不适合。

所以对于那些低年龄段的孩子和家长,分级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对于年龄高一点的孩子,比如进入到小学之后,每个孩子的阅读的经历其实是不同的,阅读的经验积累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做太清晰的分级的话,就会限制一部分孩子的阅读了。

对于一些阅读量已经很多的孩子来说,我们不能因为有分级而限制了他们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所以进入小学之后的孩子我们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可以把分级阅读稍微淡化一些,让它成为一个基本的标准,但是不作为一个硬性的标准,我是这么看的。

林丹:我是做亲子阅读推广的,所以在分级阅读方面不会特别主张。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亲子阅读本身是父母和孩子间以书为媒建立起来的联系,我觉得分级阅读更适合学校阅读里面指向一个阅读结果,围绕阅读目标来看一本书。

但是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讲,其实书就是一个媒介,这个媒介分龄、分类、分阶可以,但是我不太主张一定要指向分级,并不是说1岁只能看这些书,2岁只能看这些书。我会觉得当父母跟孩子遇见一本书的时候,双方都感兴趣愿意去打开它,因此而产生交流,产生更多可能的碰撞,其实阅读就发生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把阅读当成一个大的阅读概念,阅读本身就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人与人的关系,认识人和社会关系的一个行为。书就是一个帮我们打开这窗的一个通道,父母不同,读法不同。同样一本书经由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孩子,哪怕是老大和老二读出来的结果也会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阅读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产生了无限可能性,而且多样性,而不是指向一个阅读结果。当然在学校教育中,阅读可能有一个清晰的指向,所以我更倡导亲子阅读和学校的阅读是不同的,形成一个互补关系,这是我的理解。

肖宏文:我特别同意两位的观点,在做阅读推广的时候,很多人会提到阅读分级的概念。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博士期间做的研究,叫做和谐管理。所谓的和谐管理,我们把它分和则和谐则。和则是什么呢?就是靠人主观能动性,主观意愿去做事情。谐则就是一种设计好路线,按照规则去做事情。例如我们在去一个地方的时候,我会按照导航走,但是如果我知道有些地方是堵车点,我自己就避开了,这是按照我的能力意愿去做事情,所以说世界上很多事是两种规则的结合。有的是规则多一点,有的是能力、意愿多一些。

在阅读这件事情上,关于阅读的规律性的知识一定要知道,就是什么阶段适合看什么样的书,大概是要知道的。

但是我真的很反对那种严格的规定一年级看什么,二年级看什么,把书单列好,作业题布置好的方式。孩子们就是像进了工厂的原料,原料上了机器,最后生产出来的产品时一模一样的。

我们在跟一些教育家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也会遇到这些困惑,比如有段时间我们看到AR在教育上的应用,它会捕捉孩子上课的状态,判断孩子是不是兴奋,是不是掌握了知识,教育如果完全是这样的话,太可怕了。我们是教育人,而不是制造产品,所以阅读也应该是这样。

我们希望家长们能够学习一些亲子阅读的相关知识,掌握一些规律,知道为孩子选择书应该大概在什么范围内。心中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孩子兴趣在哪里,并且话实践一起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刘勇赫:我觉得真的是受益匪浅,因为我自己也做亲子教育,也有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我发现他们在阅读的时候真的是不一样,男孩子和女孩子喜欢的话题、风格完全不一样,所以又开启了我新的探索之旅。我觉得孩子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去研究他,观察他,探索他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一种自我的成长。感谢搜狐直播平台,给大家分享了这么多实用又有趣的亲子阅读的方法,也再次感谢四位老师。本次活动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时光无限好,读书正当时,希望屏幕前的你能够多多的陪伴自己的孩子,和孩子们一起共享阅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