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难题!谷雨中的“雨景”要怎么画?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有雨生百谷的意思,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雨水比较充沛,

特别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清 焦秉贞 《御制耕织图》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雨”对中国古代农耕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古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除了诗歌,古人也常用画来表现“雨”。


清 焦秉贞 《御制耕织图》

但雨景不好画,

它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明显的色彩,

那么你知道画家们都是怎样来表现雨景的吗?

东方画家笔下的“雨景”


大画家黄公望在他的代表作之一《溪山雨意图》中,用留白的方式表现缠绕在山间的云,靠着黑白墨色的强烈对比,轻盈的云团赫然纸上。


元 黄公望《溪山雨意图》


元 黄公望《溪山雨意图》(局部)

“乱云如兽出山前”是暴风雨将至的前兆。


明 孙克弘《雨景山水图》

孙克弘的雨景与黄公望有异曲同工之妙

除了画云、雨等气象景观外,“浙派绘画”的祖师爷戴进在《风雨归舟图》里


明 戴进《风雨归舟图》

还画了撑雨伞的人,


明 戴进《风雨归舟图》(局部)

旁边船夫的蓑衣更是被大风刮得遮不住身体,


明 戴进《风雨归舟图》(局部)

树木的枝丫、水里的芦苇也被吹得向一个方向倾斜,


明 戴进《风雨归舟图》(局部)

风雨气氛十分浓厚。


明 戴进《风雨归舟图》(局部)

从表现“山雨欲来”的《溪山雨意图》到“风雨正酣”的《风雨归舟图》,那么“雨将过天将晴”的景象又该怎样描绘?

元代最著名的西域画家高克恭作《欲雨欲晴图》描绘的就是这种景象。


元 高克恭《欲雨欲晴图》

同是高克恭的《春山晴雨图》表现的是春山雨过之后的景象。


元 高克恭《春山晴雨图》


到了近代,中国绘画中的雨景表现就更加成熟了。

近代山水画家傅抱石更被称为“雨景大师”,有“傅氏风雨下钟山,一半山川带雨痕”的美称。


傅抱石《潇湘暮雨》

在《潇湘暮雨图》里,他用大笔破锋,快速运笔,扫出雨丝,大气磅礴,气势过人。



傅抱石《千峰送雨》

可见东方绘画中对雨景的表现方式有多么丰富。

西方画家笔下的“雨景”

19世纪随着全球贸易的崛起,日本的浮世绘被欧洲商人带回欧洲,


日本画家绘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

也把东方艺术对雨景的丰富表现带去了欧洲,让欧洲画家们十分膜拜。


吉维尼的莫奈家里,床头挂满了他当年收集的浮世绘



莫奈作品《埃米尔·左拉像》背景墙上挂的浮世绘十分抢眼

梵高的名画《雨中桥》就是他临摹自日本浮世绘名家歌川广重的作品。


左为歌川广重的《雨中桥》,右为梵高的《雨中桥》

天空中的乌云、桥上的行人拿着雨伞披着蓑衣、

还有细长的雨丝,


梵高《奥维尔的雨》

都是东方绘画中经典的雨景表现方式。


我们再来看看以前的欧洲画家都是如何表现雨景的,


鲁本斯《暴风雨景观》


派勒斯·波特《狂风暴雨下的牛羊》

PS:雨呢?

对比一下是不是突然发现东方画家们在表现雨景这件事上很机智呢......


直到梵高临摹完《雨中桥》四年后,俄罗斯画家希什金才画出了《橡树林中的雨》,终于为欧洲画家们扬眉吐气了一把。


希什金《橡树林中的雨》

灰暗的天空,打着伞的男女,


希什金《橡树林中的雨》(局部)

潮湿的空气夹带着蒙蒙细雨,


希什金《橡树林中的雨》(局部)

这才是雨景该有的感觉。


古斯塔夫·卡伯里特《巴黎的街道雨天》

欧洲画家们还发现画伞是表现雨景的好办法


其实无论是东方启发了西方

还是西方引领了东方,

都不是问题。

因为艺术不分国界,

她是属于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温馨提示:谷雨时节雨水增多,大家要注意除湿气;同时随着天气转暖,又到了一年中最适合养生的时候,一起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