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小心摔倒,扶与不扶都是错?家长要根据这些情况来判断

文丨清淡的辣妈

不管是一岁宝宝学步时,还是两三岁的宝宝学奔跑时,不小心摔倒在地那都是常见的事。但是看护人不同的处理方法,带给宝宝的也是不同的教育目的。我见过立即扶起宝宝并言语安抚的宝妈;见过使劲跺脚怪罪于地面的奶奶;也见过蹲下身子鼓励宝宝爬起来的宝爸。

可接下来这位妈妈的做法,我是第一次见:

一位2周岁左右的宝宝正欢快地追逐着前面奔跑的年轻妈妈。突然,宝宝不小心摔倒在地,趴在地上一动不动。隔着七八米远的妈妈带着严厉的语气喊道:“自己爬起来!”

宝宝哇哇大哭,妈妈无动于衷。于是向前伸手,嘴里喊着“妈妈,妈妈……”,似乎在寻求妈妈的帮助。此时妈妈才慢悠悠地走回来,语气比之前温柔了些,对趴在地上嗷嗷大哭的宝宝说道:“没事的宝宝,平时你摔倒后都是自己爬起来的哦,宝宝要勇敢!。”

宝宝一边拉扯妈妈的裤脚,一边哭着继续喊道:“妈妈,抱抱……”,僵持了2分钟后,无奈之下的妈妈只好心疼得抱起他,结果宝宝哭得更厉害了,仔细检查一看,才知道宝宝膝盖上磕出了血。此时妈妈才意识到自己过于严苛的意志教育忽略了宝宝的安全。

难道我们不应该根据宝宝的哭闹和摔倒情况来判断扶与不扶吗?

案例的妈妈本身是没有做错的,她希望宝宝摔倒后能勇敢的自己爬起来,拍拍灰尘继续往前走,这也是很多全职宝妈和帮忙带娃的爷爷奶奶做不到的。但是这位宝妈距离宝宝太远,从而忽略了宝宝摔倒后的反应,没有正确判断宝宝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的好坏。所以宝宝膝盖磕坏了也不知道,以为宝宝是单纯用哭闹来寻求妈妈的抱抱而已。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根据宝宝的摔倒情况来判断扶与不扶呢?

01、宝宝摔倒后,看护人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①宝宝摔倒后,立即扶起并安抚,可能会导致宝宝过于依赖大人。每当遇到挫折时,第一反应就是等待别人的救助,而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此事,更不会勇敢面对困难。本来人生就是在各种困境中进进出出,如果宝宝从小没有这种客克服困难的能力,那么未来人生可能很难经受得住社会的打击。

走路和跑步对我们成年人来说是日常所需,但是对于宝宝来说却是探索世界和自我认知的一个过程。当这个过程中断时,我们应该让宝宝知道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只需要原地爬起来,继续往前即可。所以我们首先要让宝宝认清,走路的时候摔倒是很正常的小事,宝宝无需哭闹,大人无需帮忙,自己也可以爬起来。并鼓励宝宝在走路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和脚下安全。

③关于宝宝不小心摔跤,最不可取的处理办法就是怪罪于地面,这是老一辈惯用哄孩子的错误办法。当孩子不小心头碰桌子上,便使劲拍打桌子说“让你碰我孙子,打你,打你!”就连孩子不小心摔地上也要跺跺脚说“这是什么地,害得我孙子摔倒,踩你,踩你!”,最可怕的是孩子夜里闹觉也要嘴里骂几句说打跑什么或者赶走什么。这样的做法相当于是在教孩子把一切错误和责任推卸给别人一样,不利于培养出一个勇于担当责任的好孩子。也会大大降低孩子成人后的打击承受力。


02、宝宝摔了一小跤,撒娇要抱抱

宝宝的第一次摔倒很重要,也是培养孩子意志力的好时机。当宝宝第一次摔倒时,他自己也处于朦胧状态,不知道该怎么办。正准备自己爬起来继续走路时,却突然看到妈妈惊慌失措地飞奔过来抱起自己不停地安抚。结果宝宝以为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便不由自主地哭泣起来。于是每次摔倒后就等着妈妈来抱自己、安抚,然后哭泣。

如果宝宝只是轻轻地摔了一跤,且没有哭闹,只是皱着眉头等着你去抱他。那么看护人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平静地引导孩子自己爬起,言语上也适当的一些鼓励。并且应该告知宝宝,摔倒是一件很正常的小事情,只要自己爬起来就好了。以此锻炼宝宝的独立和自信心。还可以跟宝宝开玩笑说,自己小时候也经常摔倒,爬起来照样奔跑。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当天情绪、精神状态和身体情况不佳,看护人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扶与不扶。如果宝宝在摔倒后长时间没有得到大人的回应和支持,可能会认为自己无人管,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从而影响亲子关系。

03、宝宝摔了一大跤,哭声尖锐

如果宝宝摔跤的时候磕碰到了什么硬物以及其他危险物品,顿时哇哇大哭,且哭声急促尖锐。说明宝宝可能受到了皮外伤,此时看护人的反应对宝宝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当宝宝摔疼后第一反应就是哭泣并求助大人的帮助,这并不是宝宝无能的表现,而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如果此时看护人像案例中的妈妈一样,用严厉的态度坚持让宝宝自己爬起来,那么很容易对宝宝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甚至影响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

此时看护人应尽快查看宝宝磕碰地方的受伤情况,询问宝宝哪里疼痛,是否有不适感。如果没有皮外伤,可以多多安抚一下宝宝,尽可能减轻宝宝皮肉之苦的疼痛感,并给他足够的心理安慰。如果发现宝宝磕碰流血了,或者受伤严重,应该尽快做消毒和包扎处理,严重者应该及时就医看诊。事后要多多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以及伤口处理和恢复情况,不可马虎。此后的几天都要随时查看和询问宝宝的伤口情况,并引导宝宝做一些伸展运动,以判断是否有更大的损伤或者遗漏问题。

写在最后:

宝宝在学走路和奔跑的过程中,是自我成长的主要表现和探索世界和身体的一个重要阶段。宝宝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掌控身体的协调性,以及探索地面环境和障碍的能力。所以看护人不仅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还要积极的配合以及鼓励宝宝展开更多的探索项目。

关注@清淡的辣妈,一起讨论孕产、育儿、教育话题!

☞此文为原创,宝妈手打不易!欢迎个人留言、转发!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本人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