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焦李成:创新驱动人工智能教育教学

编者按: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胜利的一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20年4月1日,由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组织编写的“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学院(专业)基本概况汇编(2020版)”荣誉出品,《汇编》是业界第一本介绍、诠释我国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学院(专业)建设及学科规划的案头工具书。《汇编》的推出,缓解了高校之间专业建设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同时,《汇编》收录了55位专家编委寄语,现予以公开发布,以飨网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焦李成

当前,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渗透不断深入,传统教育在内涵、深度和质量上得到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当下高校纷纷增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工智能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实践,专业课的课堂也更生动有趣,更具挑战性。而在互联网及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现在,产业的转型升级是非常快的,但是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模型重构和调整的速度是滞后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人工智能时代国家战略人才需求为指导,以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为参考,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创新地确立“国际化+西电特色”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用产学合作、产教融合、科教协同、本硕博衔接与协同的新工科方式,呈阶梯式、有针对性地完成学生“会做、敢想、能创新”的培养。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数据与算法模型,不过目前绝大多数人工智能教育机构在算法模型上并没有领先之处,大多数都是用着人工智能的旗号只教学Python编程内容,对人工智能核心的算法内容涉及很少。基于深度学习FPGA系统依托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加速云深度学习联合实验室,采用Altera的A10/S10 FPGA,支持板间通讯以及设备间级联,支持高带宽和大容量的存储访问,并实现了基础的深度学习模块,如:卷积、池化、非线性函数、全连接等,通过软件SDK可以实现各种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了和Caffe/TensorFlow的无缝对接,可以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云计算、机器视觉、深度学习、高性能计算、仿真、金融等领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增设人工智能专业。根据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部署:全面实现教学2.0,并向教学3.0迈进,培养适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人才。希望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汇编》的编制,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焦李成,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智能信息处理科学与技术”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副理事长、IET西安分会主席、IEEE西安分会奖励委员会主席、IEEE计算智能协会西安分会主席、IEEE GRSS西安分会主席,IEEE TGRS副主编、教育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IEEE Fellow、IET Fellow、首批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CCF杰出会员,连续四年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榜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人社部博士后管委会评议组专家,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1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1996年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陕西省首批“三五人才”第一层次。当选为全国模范教师、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和陕西省师德标兵。研究方向智能感知与计算、图像理解与目标识别、深度学习与类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