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分享,占有不意味着拥有

孟子曾提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塘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意思是说,只要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南怀瑾先生认为,孟子在这里就提示保护天然资源这个现代理念。

古代在江南某地有一个小官吏。一天,他奉命去京城送文件。这一天,他骑着一匹马匆匆上了路,傍晚,他歇宿在一个旅馆里。旅馆里有一口井,井水冬暖夏凉,还有一丝丝甘甜。这个官吏喝了井水之后,感到旅途的辛苦减轻了不少。这口井也为南来北往的人增添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但是这个小官吏是个自私自利的人,第二天早上离开旅馆时,他顺手便把马吃剩下的残草倒在了水井里。

过了一个月左右,小官吏从京城办完事回来,又来到这家旅馆。他赶到这里时,天已经完全黑了,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小官吏感到又累又渴,他更从水井里打水来喝。由于天黑看不清水桶里的水,小官吏又渴的厉害,喝起水来如同牛饮一样,结果喝蠕动一根草杆。草杆卡在小官吏的喉咙里,吞不下,又吐不出,不一会,小官吏就一命呜呼了,而卡住这草杆正是上次这官吏的杰作。

古人为了吸取小官吏的教训,便告诫后人说:”千年井,不反唾。“这就是告诫众不要弄脏水源。看来,我国古人早就懂得了保护水资源,爱护自然环境的道理,一心宣扬仁政的孟子也于无意间触及了这个问题。

在南怀瑾先生看来,分享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包括人与人,人与天,人与地,以及人与自然,以及自然界一切生物间的共同分享。而对于人类而言,没有人分享的人生,注定是一种惩罚,因为没有人会喜欢寂寞的生活,即使功成名就,,依然人还是孤单的。

独占不意味着拥有,懂得分享的人生,可以让我们收获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