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夜啼,妈妈煎熬,爸爸烦躁。只需一招解惆怅!

结婚几年的小王两口子,终于喜得贵子,看着宝宝小小的身子,小夫妻俩笑的嘴都合不拢。

孩子前几个月,夜间很安静,基本晚上都是吃了睡睡了吃。夫妻俩还觉得自家宝宝很乖,一点也不像其他同事讲的那样辛苦,无非就是按时给孩子喂喂奶,喝喝水什么的。

但是孩子在半岁以后夜晚也开始变的不安静起来,常常哭半夜,怎么哄都哄不好。初为人父人母的小王夫妻俩也没有经验,刚开始以为是孩子饿了。宝宝一哭妻子就赶紧把奶塞进宝宝嘴里。但是这样宝宝还是边吃边哭,甚至哭到被奶水给呛着,整夜啼哭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由于整夜整夜的哭,导致小王也休息不好,在单位工作的时候精力不集中,被领导责骂。小王自己也很恼火,但是宝宝晚上还是这样,妻子很煎熬,整夜哄,累的够呛。

小王因为要上班,休息不好。心理那真的叫一个烦躁,有时候都想起床把这"夜啼郎"揍一顿。小夫妻俩也因为这个经常半夜吵架。

送到医院,医生检查说没事,就给开点药回来吃,但是吃了之后还是这样。

在这个时候,孩子的奶奶过来看孙子,看见孙子这个情况,就建议用中医的手法给孩子试试。经过奶奶多方打听,找到了妙妈儿康孙老师。

孙老师是一名有多年中医育儿经验的专家,并且自己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经验非常丰富。孙老师在看了宝宝的舌苔之后断定孩子是属于心经积热导致的哭泣。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解决孩子的饮食问题。

孙老师问了孩子妈妈一些问题,妈妈通过观察发现孩子这些情况真的存在。经过老师的细心指导,没过几天家里的"夜啼郎"就安安静静的吃奶睡觉了。夫妻俩也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


孙老师总结孩子夜啼一般是由这三个方面引起的:

1、脾胃虚寒引起的:

宝宝的表现是手腹俱冷,不吮乳,四肢欠温,面色青白,唇舌淡白,舌苔薄白,脉象沉细。如果是此表现,妈妈们不用着急,到厨房切一片生姜,用针扎数个小孔,扒开宝宝衣服,露出肚脐,把姜片置于肚脐上,然后点燃一根艾条,在姜片上开始像小鸟啄米一样进行艾灸治疗,连续灸疗一刻钟左右,宝宝额头或者腋下出现汗液,皮肤湿润时就可以停止灸疗了,这时宝宝会随着疼痛的缓解慢慢安静下来或慢慢进入睡眠。

2、意外惊吓引起的;

宝宝神气不足,心气怯弱,极易受到惊吓。其症状表现是每每入睡突然惊醒,不明原因的开始啼哭,中医称作入睡惊啼,这是由于惊吓后引起的病症。这时妈妈可以用小儿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伸出宝宝的小手,掌心朝上,一手握住四指端,另一手中指自然弯曲,指端置于宝宝掌根处,也就是推拿书上讲的小天心处,进行连续轻轻叩击,每次200~300下,一般宝宝会随着叩击慢慢平静下来。

3、灯光太强引起的;

表现一般为睡喜仰卧、见灯火则啼哭愈甚、烦躁不安、面赤唇红,指纹青紫。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给宝宝开一盏比较微弱的灯光,这样也可以缓解宝宝急躁不安的情绪。一夜不会啼哭。


以上是治疗小儿夜啼的几个小妙招,希望通过大家的点赞分享可以帮助到更多初为人母的妈妈们!让孩子和妈妈们都能睡个好觉!

点赞的妈妈宝宝长得高,转发的妈妈更漂亮哦!您的每一次转发都能帮助更多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