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農大合併成的西南大學,你想去嗎?

每日更新一所院校和一個大學專業,關注、收藏、轉發,您的支持就是我們堅持的動力!

西南大學(Southwest University),簡稱西大,位於重慶市,教育部直屬高校,由教育部、農業農村部與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入選“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數據中國“百校工程”、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師範生公費教育高校,重慶市大學聯盟創始成員。

截至2020年3月,西南大學佔地9000餘畝,建有北碚校區、榮昌校區、西塔學院;設有37個學院(部),105個本科專業;學校現有專任教師3000人,其中教授655人、副教授1198人,博士生導師491人、碩士生導師1576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資深教授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3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千人計劃"入選者12人、"國家特支計劃"入選者9人、"長江學者"1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和學科評議組成員8人,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

發展歷史:

學校溯源於1906年建立的川東師範學堂,幾經傳承演變,1936年更名為四川省立教育學院。

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學院的教育、國文、外文、史地、數學等系與1940年成立的國立女子師範學院合併建立西南師範學院,農藝、園藝和農產製造等系與1946年創辦的私立相輝學院等合併建立西南農學院。

1985年,兩校分別更名為西南師範大學、西南農業大學。

2000年,重慶市輕工業職業大學併入西南師範大學;

2001年,西南農業大學、四川畜牧獸醫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合併組建為新的西南農業大學。

2005年,西南師範大學和西南農業大學合併組建為今之西南大學,併入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2007年,學校入選國家“111計劃”。

2014年9月,入選全國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10月,學校入選國家“2011計劃”。12月,入選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實施院校。

2017年9月,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重點科研平臺:

國家重點實驗室(含培育)、工程技術中心

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柑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三峽庫區生態環境與生物資源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部級重點實驗室

認知與人格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共建)

發光與實時分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淡水魚類資源與生殖發育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南方山地園藝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蠶桑功能基因組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西南作物遺傳改良與育種重點開放實驗室

農業部西南耕地保育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農產品貯藏保鮮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重慶)

農業部柑桔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重慶)

部級工程研究中心

蠶桑資源及分子改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柑桔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南方山地農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點學科: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生物學

國家重點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基礎心理學、特種經濟動物飼養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生態學、果樹學

第四輪學科評估:

ESI世界排名前1%學科:化學、植物學與動物學、農業科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藥理學與毒理學

省部級重點學科(一級學科,共37個):

哲學、應用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生態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園藝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水產、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設計學、法學、體育學、新聞傳播學、統計學、獸醫學、中藥學

特色專業:

國家級特色專業:教育學、心理學、農學、特種經濟動物飼養(蠶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科學、植物保護、蠶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園藝、歷史學、化學、農林經濟管理、語言文學、物理學、動物醫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思想政治教育、英語

2019年度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重慶市2019年本科高校一流專業立項建設名單:

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7個):畜牧學、教育學、心理學、農林經濟管理、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地理學、生物學、園藝學、作物學、化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食品科學與工程、數學、哲學、中國史、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生態學、統計學、統計學、水產、藥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彙總表(28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彙總表(51個):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彙總表(4個):政治經濟學、第四紀地質學、信號與信息處理、應用化學

2019年高考各省、市分數線:

2019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總體規模及學歷結構:

學校2019屆畢業生共13084人,其中畢業研究生3651人(佔畢業生總人數的27.90%),本科畢業生9433人(佔畢業生總人數的72.10%)。與2018屆畢業生相比,2019屆本科畢業生規模有小幅下降,而畢業研究生規模保持穩定且有小幅提升。

整體就業率:

截止到 2019 年 12 月 10 日,學校 2019 屆畢業生已就業人數為 11528 人,總體就業率為 88.11%。分學歷層次來看,畢業研究生已就業 3313 人,就業率為90.74%;本科畢業生已就業 8215 人,就業率為 87.09%。

就業行業分佈:

2019 屆畢業生簽約單位行業分佈與學校專業設置及人才培養定位相契合,集中於教育、製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及建築行業。其中,畢業研究生以教育、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和製造業為主;本科畢業生簽約單位所在行業以教育、製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建築業為主。

就業單位分佈:

學校 2019 屆簽約就業的畢業生依託國家機關、國家事業單位、企業和基層項目就業,合理分配人才資源;其中中初教育單位(36.97%)和其他企業(28.51%)為主要單位流向,國有企業次之(12.59%)。

分學歷層次來看,均以各類企事業單位為主,而具體流向單位類型存在差異;其中畢業研究生企業單位流向以其他企業(22.28%)和國有企業(10.01%)為主,國家事業單位流向以中初教育單位(29.17%)和高等教育單位(18.15%)為主;本科畢業生企業單位流向以其他企業(32.01%)和國有企業(14.04%)為主,國家事業單位流向以中初教育單位(41.35%)為主。

薪酬水平:

畢業生薪酬是指用人單位給予的薪資水平,是衡量畢業生就業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本報告以畢業生稅前月收入(包括工資、能折算為現金的福利等)調查統計其當前月收入水平。

不同學歷月均收入分佈:畢業研究生月均收入為 6643.82 元,本科畢業生月均收入為 5178.13 元;可見畢業生的薪酬水平與其學歷層次密切相關,這也是人力資本在就業市場中競爭力的體現。從薪酬區間來看,中低收入區間段(<=5000 元)本科畢業生佔比較高(63.92%),高收入區間段(>6500 元)畢業研究生佔比較高(40.43%)。

每日更新一所院校和一個大學專業,關注、收藏、轉發,您的支持就是我們堅持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