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安装红色“引擎” “助推”乡村振兴

社会资本注入农村,发展农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不竭动力。为了让这些企业扎住根,发展好,肥西县通过在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的方式,为它们安装红色“引擎”,让他们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大显身手。

这几天,位于三河镇的杰与祥稻鳖养殖合作社里,企业自己研发的物联网正在调试中。

他叫方国侠,2011年,在外经商多年的他,筹资回乡承包了600亩水塘,做起水产养殖,凭着对农业的那份热爱,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的广阔天地中去。随着种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到他身边一起务工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

安徽杰与祥水产养殖公司负责人 方国侠 :"要想留住年轻人,就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包括物质基础、精神基础。党组织就是一个很好的精神依托。所以得慢慢引导,作为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做事要有责任心。"

党员渐渐多起来后,在镇党委的指导下,方国侠在公司成立了党支部,让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海归的博士生赵刚是去年八月份才参加团队的,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的思想观念有了根本的变化。

安徽杰与祥水产养殖公司员工 赵刚 :“我感觉咱们的年轻小伙加入党组织以后,工作有干劲,组织能力非常强,这都是党组织培育的结果,所以我现在也想积极入党,扎根到这个基层里面来发挥我的一些作用。”

有了年轻血液的输入,方国侠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了,如今,他抓住乡村振兴的契机,公司养殖基地又扩建了500多亩,进行稻田养殖甲鱼,全面建设和打造标准化种养示范基地。在生产过程中,他注重产品品牌建设,相继注册了甲鱼和大米的商标,同期还申请了无公害认证。公司不仅成为了肥西县水产行业的知名企业,还带动周边一大批农民加入合作社从事稻鳖养殖。

同样是想在农村广阔天地上干一番事业的还有官亭镇的一帮“新农人”。位于官亭镇的万利园林致力打造国内首屈一指的碧根果产业基地。公司在打造高端园林景观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已建成13000亩的苗圃基地,正开始建设50000亩美国山核桃基地,亟需大量林学、园林专业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年轻人的加入。但是前几年,由于工作地点在偏远的农村,人员流动大,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对此,老员工权树月感同身受。

曾经权树月的目标就是打工赚钱,而自从成了公司里的一名新党员后,他觉得自己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老员工 权树月 :“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这个生态效益,我也有了一个比较深的认识,我觉得我干这个活,除了为企业创造价值以外,我可能还会对社会有一份贡献。”

如今,在这家企业,每周的支部活动正常开展,大家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不仅使公司得到了快速发展,还带动170多户贫困家庭参与务工分红。

副总经理 汪伦 :“现在我们企业的这些年轻人,都能沉下心来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职工 徐喻晓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觉得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荣誉。”

如今,万利园林的职工入党积极性高涨,每个月支部都能收到三四封入党申请书。一批80末90后年轻人在这里摈弃浮躁,静心发展。

合肥万利园林公司党支部书记 杨熙 :“加入党组织会很有利于他们沉下心来,在农业这个行业沉下来做一些事情,更有利于他们助力乡村振兴和企业发展。”

眼下,肥西县委组织部进一步强化了对涉农非公企业党组织规范管理,做到组建一个成熟一个,全县已建涉农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36个,它们在肥西的乡村振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