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拘年龄16岁降到14岁,校园里的“梦魇”,能否就此画上句号?

点击上方“蓝字”或长按下图关注校园安全!


“公安部将推动一批重点立法项目,积极推动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起草工作。”这是5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会上传出的消息。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苑宁宁透露,“国务院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显示,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今年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据我了解,修订草案拟将行政拘留年龄从十六周岁降至十四周岁。”这一消息也引发了对降低行政拘留年龄下限的争议。

“校园暴力”在今年绝对算是热搜词之一了

“上饶小学生刘某宸因霸凌同桌,被同桌父亲刺死”

“太原女大学生网曝自己被霸凌”

“温州家长杀死孩子同学,称孩子在学校被霸凌”

......



相信我,这只是你所见到的冰山一角。这些之所以能称之为新闻,是因为事件严重,或社会影响恶劣,而多数的校园暴力,是你我所不知道的。

据统计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经历过校园暴力的侵害,有65%的人经历过校园暴力而不愿意承认。

因此,不要决绝的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没有在遭受校园暴力。

2003年至2015年,全国检察机关经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92万余人,不批准逮捕16万余人,起诉108万人,不起诉5万余人。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全国检察机关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不捕率、不诉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我们的脑海里,校园暴力就是一些好孩子被一些学校读书不好整天只知道打架斗殴的孩子欺负。

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我们这几年也经常会听到一些老师充当施暴者的新闻。而且呈逐年上涨的趋势。

而孩子多数情况下在被老师施暴后,不会告诉家长,因为孩子总听家长说: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孩子的心里会认为家长会更信任老师,不相信自己。


社会人士入侵校园施展暴力,有时候也让家长防不胜防。社会人士有时候也是一些孩子,因为各种原因辍学在家。

出去干活不到年龄,也不能回来读书的孩子。这些孩子非常渴望跟同龄人之间的交集,有些憎恨同龄的孩子拥有比自己快乐的童年。

因此会来学校以各种方式,打扰孩子们在学校中正常的学习生活。

孩子们总觉得父母老师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因为老师家长只能批评教育这些社会人士,一旦被赶走,可能这些社会人士还会回来报复自己。因此,我们的孩子常常不会告诉父母,自己在学校里被欺负。

所以说,施暴者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去干扰孩子的成长。

其实,孩子大多数在学校里遭受校园暴力的原因,是没有及时制止。没有及时制止的根本原因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许多的不信任因素。

这种不信任因素,让孩子没有及时把在外遭受的暴力及时告诉家长。

那么,要如何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呢?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家长与暴力势力作斗争。这不是告诉家长朋友们要去跟暴力势力打架或者吵架什么的。

而是要通过学校、法律、媒体与暴力势力做斗争。

那么肯定有家长要问,孩子不跟我们说在学校的情况,我们怎么知道孩子在学校是否经历过校园暴力呢?首先跟孩子讲一些大道理是没有用的。

我们日常生活中教给孩子如何面对暴力?

在生活中不做一个旁观者一个看客,面对生活中身边发生的事情。作为成年人我们要跟身边的暴力做斗争。比如你的身边发生了斗殴事件,这时候可以当着孩子的面报警,让孩子知道法律可以解决问题。

最重要的是,家庭不能发生口角与暴力,这一点相信很多家庭很难做到。有时候火气一上来经常跟另一半发生口角或者去打孩子。有时候给孩子造成一种观念,争执可以通过暴力途径来解决。

让我们关注校园中的暴力,不要让孩子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充满着黑色。

降低行政拘留年龄,乃至入刑年龄是否也应该降低,未来必将继续被讨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应对,还是多应该从保护、挽救的角度出发。如果说只有降低行拘和入罪门槛这一“招”,很可能形成矫枉过正的局面。换句话说,过去囿于惩戒门槛较高而出现的“一放了之”的现象当然应该纠偏,但也不宜过度依赖于“重典”思维。毕竟,行拘和入刑与“一放了之”之间还有大片的中间地带需要填补。

精品热文

★《珍爱生命,远离溺水》——端午节前,请再上一堂防溺水安全教育课!

★雷声隆隆,暴雨转眼将至。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呢?

★校园安全常识——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

★前方高能 // 校园安全知识开讲啦!

★高考在即!如何应对高考压力?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奋战在高考一线的孩子们

目前已有10000000人关注校园安全!